率領抗議政府削減入職薪酬教師響應 全港罷課

率領抗議政府削減入職薪酬
教師響應 全港罷課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1974年成立後,司徒華連續出任八屆會長,至90年才退下。七十年代初政府削減文憑教師入職薪酬,激起業界不滿,同期原教協籌備委員會主席棄教從政,由當時是小學校長的華叔頂上,走到抗爭最前線,成功策動全港教師唯一罷課行動。教協現今會員已增至8萬人,是本港最大教師工會,可以左右政府政策,甚至推教育官員下台。
「73年罷課學會兩個本領,一、硬着頭皮,頂得住鬧。二、把心一橫,戰機一到,下定決心,敢於鬥爭,敢於勝利。」
——1996年出席民主黨黨校課程的演講

在1971年,時任政府華員會的官校教師錢世年,部署成立教協,任葛量洪師範校友會觀塘學校校長的司徒華獲邀出任副手。教協向政府職工會登記局登記,但遲遲未獲批准註冊。
早一年,港英政府宣佈削減文憑教師入職薪金15%,又拒絕把教師薪級表與公務員掛鈎,節省開支以推行六年免費教育。在職教師不受影響,但業界認為此是蔑視教師專業,比較敢言的官校教師率先抗議,但政府置若罔聞,兩年談判無果,籌備中的教協也準備加入抗爭。
72年錢世年突然打退堂鼓,辭任教協籌委會主席,由華叔頂上,是重要轉捩點,錢後來當上市政局民選議員。當年以香港大學教育學系學生代表加入籌委會的現屆教協總司庫區伯權說,錢退出另有原因。

華叔倡分三次進行罷課

成立教協時,籌委會爭拗日後理事會內校長成員比例,一邊認為校長有較多時間處理會務,應佔多數,錢世年支持這方;另一邊則看到當時有一個教師會,執委多是校長,對減薪卻默默無聲,擔心若教協也由校長主導,會忽視教師利益,華叔雖是校長,卻站在這邊,區伯權說:「佢係比較開明,崇尚民主,由頭到尾比較左傾。」
華叔接掌籌委會後,確定理事會校長成員不多於兩成,也訂定教協會宗旨為教師爭取權益。當時教協未獲註冊,政府規定不可招收會員和收會費,但對籌委人數不設上限,他想到招來教師加入做籌委,結果有7,900人加入,壯大教協。
政府對減薪一事拒讓步,華叔號召合共13個團體組成「全港教育團體聯合秘書處」,籌款準備進行罷課。
最初有建議連續罷課三日,但華叔認為應分三次進行,逐步升級,令政府感到威脅也爭取社會接受;華叔又成功拉攏天主教教區、聖公會和中華基督教會支持,它們是三大辦學團體。
73年4月4日兒童節及同月13日黑色星期五的罷課行動,政府統計有87%教師參與。原定5月4日及5日升中試舉行時的第三次罷課,毋須進行,因政府之前宣佈投降,取消減薪和脫鈎政策。區伯權憶述,罷課是集體決定,「但執行細節係華叔手筆最多」。他指,華叔以「慮勝而後進」做事,事先計算可能出現的不利情況,總會作出最壞部署。

勝利就收手跟政府談判

華叔認為有勝利就收手,決定跟政府談判。區伯權說,當時有教育系學生要求罷課到底,華叔擔心引起反感而不接納,「如果攞到盡,一個反咬,可能全盤失敗,所以見好就收。佢成日教我哋,搞運動嘅人要負成功之責。」
教協同年8月獲准註冊,翌年3月底舉行首屆會員大會,選出理事會,華叔當上首屆會長,一直至1990年才退下由張文光接掌。文憑教師減薪事件,令教協壯大,華叔擔任抗命總舵手,令他成為中、英政府的拉攏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