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城中議事堂有兩棵長青樹:一位是華叔,一位是杜葉錫恩。二人本來份屬友好,關係卻在九十年代中期突變。杜太被指轉軚,立場由親民傾向親共。司徒華兩向她下戰書,95年兩次直選,先後把杜太踢出市政局及立法局。兩次大戰固然是華叔的光輝戰績,但也招來個別泛民主派人士的話柄,認為他做得太盡。
政見分歧逐漸疏遠
杜葉錫恩七十年代開始參與觀塘地區工作,是老牌政治人物,深受香港人擁戴。及至九十年代初期,她接受了北京委任為港事顧問,輿論開始質疑其立場,是否已靠向北京,不再為民喉舌。當年替華叔助選的競選經理陳洪說,杜太與丈夫杜學魁返內蒙醫病回港之後,政見及立場明顯轉向,多次在立法局的表決過程中,投票意向都與親北京議員相近。
陳洪說,華叔與杜葉錫恩起初關係友好,雙方早在七十年代已經認識。1973年,教協召開籌組大會,舉辦場地正是杜太擔任校監的慕光英文書院。但至九十年代,與華叔關係因此逐漸疏遠,原因正是政見分歧。
1995年3月,司徒華率先在市政局觀塘區直選上挑戰杜葉錫恩,傳媒喻為「民主教父」大戰「民主之母」的世紀大戰。結果華叔拋離杜太二千多票當選,杜太黯然出局。華叔最近接受傳媒訪問時說起那場大戰,風趣的說:「為何那次會被叫作『世紀大戰』?因為我們兩人的年齡加埋足足超過146歲,還不是世紀大戰?」
終結杜太議會生涯
當勝負已分之後,點票中心內的華叔欲上前跟杜太握手,他先後兩次主動伸手向杜太,但杜太不是假裝看不見,就是攤開雙手。杜葉錫恩事後對記者說:「我唔想在鏡頭前與他扮友善,這個人私底下對我非常唔禮貌,我唔想在傳媒面前做騷。」司徒華則批評杜太不識大體,認為有政治風度的人,不應害怕與別人競爭。
杜太在同年的立法局選舉,再次敗於華叔,正式結束議會生涯。司徒華兩度成功追擊杜葉錫恩,贏得漂亮,卻非所有泛民中人都贊成。當年的泛民友好黃毓民,其時曾對華叔挑戰杜太頗有微言:「市政局負責市政、衞生,民主黨何必將市政局選舉提升至政治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