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學友社 奠社運基礎

創辦學友社 奠社運基礎

學友社是司徒華投身社運第一個加入的組織,可是他雖是學友社創辦人,卻甚少談及他在學友社年代的經歷,只曾在報刊專欄中提及,指因不認同當年左派領導的路線,結果被人掃出門,直到近年一些學友社第一代成員撰文,回顧當年經歷,才能在其他人的字裏行間,找到司徒華當年在學友社的事迹:原來年輕的司徒華已展露出過人的領袖魅力及親和力。

雖為創辦人卻非領導層

司徒華作為「學友中西舞蹈研究社」,即學友社前身的創辦人,原來他一直不算是學友社真正領導層,因為他並非常務委員會成員。不過,當時學友社中人對司徒華表現留下深刻印象。
左派人士梁海涵曾在他有關學友社的文章中,形容司徒華「非常愛國,有理想有抱負,思想獨到,見解深刻」。
當時司徒華曾經主持過一個語文班,講授歷史和詩詞,上過司徒華課的年輕人,形容司徒華的講課非常精采,最令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講述魯迅和聞一多的「紅蠋」,令那些青年學生對司徒華非常尊崇。
除了在學術上贏得尊重,日常生活中,司徒華也得到不少年輕人愛戴,甚至視他為「大哥哥」,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一旦遇上困難的事情,都會找司徒華傾吐,對司徒華勸勉都樂意傾聽,令他變相成了那些年輕人的精神領袖。

被扣「不聽黨的話」帽子

不過,司徒華對年輕人的凝聚力,未能令他在學友社內受到重視,反而因為他與當時中共派入學友社的領導意見不同,結果被扣上「不聽黨的話」、「挾群眾自重」、「另立中央」、「我行我素」等罪名,連帶一班與他友好、愛國、有進取心的學友社成員,也跟司徒華一起被清洗出學友社。
無論如何,這段歷史未有打擊司徒華日後投身社運的信念,反而為他日後組織教師運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