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協財政獨立 防被滲透

教協財政獨立 防被滲透

教協會員多達8萬人,在教育界舉足輕重,因此不時有左派勢力滲透,企圖奪權。司徒華一方面出招防滲透,另一方面把教協朝財政獨立方向發展,自購會址和大搞會員福利服務,令教協有穩定收入,不因財困而受制於人,見證教協發展的教協總司庫區伯權說,這些都是華叔的領導。

防共產黨員

華叔曾多次指出,一直有左派加入教協,想趁機搞破壞和奪權,曾有人親口向他承認是共產黨員。他想出數招防滲透,先是修改理事會選舉法,由逐個理事崗位選舉,改為內閣制,取消一人只做最多三任會長的限制,至92年成立監事會,令攪局之徒難以湊夠人數組閣競選,也怯於暴露是同一路人而不敢參選。
區伯權表示,七十年代,一份政治雜誌原獲一間出版社租出地方作辦公室,但後來被出版社以政治原因,拒再續租。華叔一早明瞭有本身地方,才可確保穩定,因此教協成立初期,即在籌款得來的40萬元撥出其中20萬元,在渡船街購置單位作會所,當時謔稱是「教師祠堂」。
後來數次換樓,買下目前旺角和銅鑼灣會所,面積合共3.6萬平方呎,均已付清樓價,是教協最大資產,毋須受業主加租迫遷。
目前教協受薪員工有180人,每月薪金支出逾200萬元,並每年有盈餘。但區伯權稱,該會每年所收會費只分30元和60元兩種,以8萬會員推算,每年會費最多不過500萬元,全憑福利服務收入積聚財富,才得以財政獨立。區憶述,教協「第一桶金」是創會初時看準電子瓦罉受歡迎,於是大手入貨再平售給會員,為教協帶來可觀收入。

1975年與教協第一屆理事攝於何福堂,前排右一為司徒華。

有能力議

教協會員是擁有高消費能力的現職或退休教師和校長,有能力與供應商議價,會所裏超市、書店、電器店的售價均較市面商舖便宜,吸引會員光顧,為教協提供收入;另方面也有中西醫、牙科和化驗等一系列醫療服務,以及提供義務法律顧問。教協對會員照顧無微不至,其他教師工會無法追上,自然吸引會員續會。
華叔對理事規定甚嚴,明言他們「要發財,行遠啲」,他們參加聚餐要自掏腰包,宴請外賓也須科款,參加活動無優先,收到商號的贈品要撥入教協,盡可能變賣,賣不出便撥作職員的抽獎禮物,30多年來只有一名理事違規被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