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漫畫中的變身英雄,華叔60年代有鮮為人知的另一身份。旭日初升,他在學校誨人不倦。但日落黃昏時,他在校長室內化身成「莫邪」,又名「向天海」,於原稿紙上努力爬格,寫了一篇又一篇的小說並在《兒童報》發表:《父慈子孝》、《父親的秘密》、《山鳥山花》、《滋蘭又樹蕙》……他的故事,堅持要有趣、有意義和有啟發性,直至1966年9月《兒童報》停刊時,寫過的故事已多不勝數。
發掘小四毛孟靜
60年春天,華叔離開了由他一手籌備的學友社,騰出了不少時間。同年2月,資深兒童文學作家劉惠瓊創辦了本港第一份彩色兒童刊物《兒童報》,以彩色印刷的八開度報紙形式印刷,一出版即深受教育界及家長的歡迎。熱愛文學的司徒華以義務性質擔任該報總編輯,同樣擔任總編的還有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何紫。
6年筆耕工作,司徒主編審視過一位位明日之星的文章:就讀聖保祿小學四年級的毛孟靜,文筆不錯,獲頒一盒帆船牌顏色筆作獎品;有位叫周兆祥的,文筆通暢,亦予以鼓勵;總編大概看多了,自己也抵不住技癢,以不同筆名替該報撰寫多篇兒童故事,作品大多貼近生活,如描述學童如何派報賺學費、貧童衝出學校看看這個大千世界等。他強調故事句子不要太長、結構要簡單、用字就要通俗及生活化。
文章曾輯為叢書
1966年夏天,《兒童報》停辦,部份文章後來曾被輯為叢書,如《童話世界》、《童話天地》等,華叔卸下總編擔子,後來曾擔任龍門書店的總編輯,負責挑選出版翻版書。後來全身投入政治,寫作時間減少,晚年才再於報章撰寫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