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造訪:擁紅抱綠 不是喜慶

周日造訪:擁紅抱綠 不是喜慶

他畫室裏的調色板幾乎只需要兩色,桃紅和綠,經年不改,他笑說他霸佔了它們。中國人一向避諱的艷俗搭配,卻成了他的標識。只需這兩種色彩,他便可塗抹出他想表達的全部,喧囂塵世的冷酷。俸正傑,當代中國艷俗藝術代表人物。

撰文:鞠白玉
攝影:李雁剛

他說的普通話裏夾雜着川音,不愛香煙愛雪茄,日常生活裏精緻講究,舉止很紳士。倘若是夏天,你更會看到色彩在他身上爭奇鬥艷,即便是冬天,他也會在頸上繫一條粉色的圍巾,跳躍的顏色於他而言是一種生命裏的生動,這種艷俗的刺激因為他的坦然而變得柔順起來。
他的工作室佈置和他的作品一樣香艷,紅與綠的撞色,衝擊着人的視覺。牆上有一幅AndyWarhol的原作,西方藝術影響了他們整一代中國藝術家,他們靠時代的傷痕,以一種背棄的決心,成全了自己,在意識和表達上與西方接上了軌。
當AndyWarhol的一切舉動都能成為藝術,四川鄉下的窮小孩正走着山路上學,手中的飯盒裏是冰冷的白薯。藝術與他何干呢?但三十年後曾在天安門為AndyWarhol拍照的ChristopherMakos,造訪他的工作室,為他拍下巨幅照片。我提及這些不是為了標榜他的成功,是強調命運的偶然性。

《中國肖像》系列
塑膠般質地的皮膚,中國美人空洞的笑,一切又艷麗又假裝。

大俗背後是悲

俸正傑16歲才初學畫,他的整個家族與藝術從無淵源,父親是成都工廠裏的工人,母親在鄉下務農,小時他的整個生活環境就是在鄉間,你要是問他關於童年,他會說起春日裏坐在灌溉田地的水管上,身體感受着一絲凉意,臉卻被春天的溫暖陽光鋪滿,手裏捧的一碗白米飯上有幾粒青豆,看着天高雲遠也是種幸福。
學美術是農家少年想找個出路,當一個教師再圓滿不過的。他記得那時生了病,搬到成都和父親一起生活,天未亮的時候父親一腳將他踢醒,要麼晨跑要麼看書,不許他有片刻的懶惰,所以那段生活的記憶,就是未熄的路燈或是遠處一點點晨光。
在師範畢業後他考上四川美院,四川美院的老校區在城郊黃角坪的鬧市裏,平民百姓和學院學子們相處太平,他所見的民間是熱鬧也是悲愴,人們在塵世裏表現的不是淡定,是慌慌然。大紅大綠的喜慶,看似浪漫的旅程,奔向的卻是未知的茫茫塵世間。他的靈感就是自重慶黃角坪的生活氛圍裏來,熱鬧的人間煙火氣,大俗背後透着的悲。從中國美人的蒼白面孔和血紅嘴唇,弔詭的表情從細長的東方眼眸中透射出來,她們望着你不發一言,帶你進入一個兩難的境地,無法迴避。但藝術家描述了痛,釋放了思慮,把平靜留給了自己。他年少時坎坷,回憶起來卻是純真年代,一支畫筆一張畫布一盞白熾燈就能讓人心裏是安寧。現在他擁有名利,聚光燈下如明星般地招搖,他和他的作品一起打開一扇大門一個世界,穿行在國際,看着往來的人,卻不如當年黃角坪帶給他的衝擊。

■紅跟綠,無處不在,是艷俗?是荒誕?

■92年《解剖系列——自我分析》,是他的自畫像。

不是荒誕是寫實

所有的生活都不能假設,沒有重來的可能。我們處在現實中回望過去,放心大膽地假設是因為知道一切不會按照假設發生。
所以他每年回四川鄉下老家看着故屋,他出生的地方,那紅色的磚房,窄小的門.……他假設沒有拿起畫筆,沒有考取美院,沒有日後那冥冥的堅持,他就和這鄉間的鄰人一樣嗎?反正那也是山清水秀的生活,或他是個鎮上的美術教師,反正也有怡然自樂。其實他對何種情況都是滿意的,這忠厚平和的人。
你認識許多人,但你無法看出每一個人的出處。人類流動和遷徙的習性注定他們每時每刻都有流年故事刻在臉上,雖然沒有人是天生的藝術家或是別的甚麼身份的人,可是很多人把記憶深埋起來了。俸正傑不是,他好像無論如何都是本來的那個人。很質樸,笑容燦爛,對人和物有天然的好奇,這和他的財富無關,那是畫畫以外,老天格外犒賞的。對於成功也並沒有受寵若驚,那是從第一天面對畫布開始所忍受的孤獨,茫然,奮力,一點點換取的。
當年畢業時有留校任教的機會,他拒絕了,接着讀研究生,畢業作《皮膚的敍述》,潰爛的斑點似艷麗的花,開在皮膚上。喜慶的顏色表現的卻是頹敗。那時他的老師問他,搞現代藝術以後怎麼教學,那索性不教學,放逐自己。他質樸但並不保守,首個個展是自己傾盡所有,展覽結束後人群散盡,他自己坐在北京三環的馬路邊上,覺得自己從此刻起是個一無所有的人了。他隨和但創作上卻倔強,從前整個西方美術界都是用灰色調子,他卻搞出這艷俗的玩藝兒,讓評論家無從下筆。他承認那時也真脆弱,這初始的創造就像小小嫩芽般需要保護,得用心去守。直到成了中國波普藝術的代表,那帶着年曆畫般的造型與色彩展示在西方,不是荒誕是寫實,正是國人的愛與傷。
這西方繪畫與中國年畫的無縫雜糅,在歐洲和亞洲的空間裏令觀者頓覺恍惚茫然,有時他自忖一下,調笑起來:我本是個農家少年,陰差陽錯做起了現代藝術家,那些靈感從何而來,筆觸從哪裏下,自己都也同樣.……覺得恍惚茫然。

■95年碩士畢業作《皮膚的敍述》,前衞表現形式令當時學院中人震驚,險些無法畢業。

■大學時代的作品。00年因住處失火而付諸一炬。

俸正傑,68年生於四川,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96年以《皮膚的敍述》在首師大美術館舉辦首次個展。此後以《「艷俗」是中國社會的一張臉》在新加坡和印尼展出個人作品,在日本、德國、美國、法國多次開辦個展。他愛用中國傳統紅綠色彩為作品元素,塑造出一系列濃艷的女性肖像,在中國的藝術界別樹一幟,也因而以「艷俗」聞名。

鞠白玉,滿族女,八十後,達達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