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師奶音樂劇諷刺時弊唱出圍城夢

天水圍師奶音樂劇諷刺時弊
唱出圍城夢

【本報訊】由天水圍師奶組成的「四月天劇社」繼09年處女登台做舞台劇後,潛伏一年秘密「升呢」,今年挑戰難度更高的音樂劇,用歌聲唱出圍城樂與怒:「醫院都冇間、飯菜冇錢買、社工做到通宵……」同時也期望圍城居民不再閉翳,「終須有一日發威」。他們共演出20場,其中16場在學校演出,4場公演,昨日元旦首先在區內商場公演,吸引數十人捧場。
記者:倪清江、王家文

劇社成員過去個多星期忙於最後排練,雖然不時忘記對白和歌詞或走錯位,但昨日在天水圍頌富商場首演時,14位演員毫不怯場,開首一場歌舞表演,即時帶動熱鬧氣氛,吸引途經市民駐足觀看,且拍手叫好,為他們打下強心針。

《天水圍居民評語》
彭太:「做得好好,好自然講天水圍嘅實況……畀大家有個正能量。」

《天水圍居民評語》
梁太:「畀其他區嘅居民知道,天水圍唔係咁悲情,都有好多開心嘅嘢。」

真事改編歌舞連場

首演免不了「蝦碌」場面,但觀眾並不介意。如走位偶有不協調,或念對白「食螺絲」;中段時,一名女演員念《基本法》內容:「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忍不住笑出來;而在首演中飾演癡呆老爺的77歲Benny,一時「過場」太快,要飾演其家嫂的女演員提醒,「翻兜」一段講夢想的對白後,才轉場唱歌跳舞。
該劇名為《「說」「夢」奇緣》,改編自真人經歷,講述一名天水圍師奶的丈夫被報章誤寫成黑社會分子,三名師奶義助受屈姊妹,教訓杜撰的記者,到最後更反過來勸記者不要放棄理想,高呼「師奶也有夢想」。劇中亦有不少幽默內容,諷刺現實,簡單一句對白:「我住咁耐好少見警察巡邏。」就引起台下不少觀眾的共鳴,紛紛報以微笑。

《天水圍居民評語》
梁婆婆:「佢哋(政府官員)嚟睇最好,嚟睇吓基層生活係點。」

「終須有一日發威」

音樂劇共有三首自創歌曲,包括開首載歌載舞的《天水這個圍》,表達圍城居民的不滿,「想起這個圍,醫院都冇間……偏偏呢一處,隨便要TAKE嘢(意指吸毒濫藥)實容易……走過嚟天水圍想借圖書,點知馬會喺佢下面……蒼天有神,救我哋擺脫『豆泥』」。末段則是同曲新詞的《衝出這個圍》,唱出他們的積極思想,「天水這個圍,有我哋點會『豆泥』……師奶多秘技,唔係淨煮飯……咪以為天水圍一片愁哀,終須有一日發威」。
兩首歌都由專人作曲填詞,在劇中飾演師奶的林英英說,癮君子是天水圍其中一個問題:「同以前見過唔同,家佢哋會喺公園吸(毒),驚小朋友睇到,唔係咁好。」不過,相比她80年代在九龍城寨住所樓梯常見的癮君子和老鼠,天水圍情況不太嚇人。
同是飾演師奶的張女士說,天水圍居民最大局限是經濟問題:「出市區交通費貴,好少出去,我都係拜山拜年先出去。」區內師奶計過,花8.5元坐過境巴士到深圳灣飲茶購物,比出市區更化算。

鼓勵街坊互相認識

劇團中只有兩名男成員,55歲的Norman在劇中一人分別飾演報社老總和癡呆老爺。現實中的他七年前因家中人口增加,由元朗搬入天水圍公屋大單位,近三年因病無法工作,平時做義工,探訪區內家庭,發現一個特別現象:「多數男士喺屋企,女士去工作,有啲奇怪……就算落街,夫婦都係一前一後咁行。」他喜歡活在圍城:「我覺得天水圍唔係悲情城市,想透過呢套劇話畀人知親情關係,要多啲去認識下啲街坊。」
《「說」「夢」奇緣》昨日首演,有觀賞的天水圍居民認為,劇本內容圍繞天水圍,容易有共鳴;也有居民希望透過該劇洗脫天水圍的負面形象。該劇今日移師天耀邨商場演出第二場。

四月天劇社餘下公演場次

1月2日下午2:30
地點:天水圍天耀邨商場
觀看方案:到商場觀看

1月8日下午2:30
地點:天水圍天耀邨商場
觀看方案:到商場觀看

3月13日下午3:00
地點:天水圍天晴社區會堂
觀看方案:需預先取免費入場券

查詢電話:24461223
資料來源: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