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程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閱讀歷程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不知怎的,這個晚上,竟然想起三島由紀夫《假面的告白》。面對虛偽人生,我們有勇氣直斥其非麼,我們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麼。其實,現在流行的不再是三島,不是川端康成,也不是大江健三郎。現在是村上春樹,看他的書,十年前的事了。那麼,這十年來,錯過了些什麼日本作家呢。
說的也不只是作家與作品,是這十年,怎樣過的。閱讀一本書,就是一本書,沒什麼困難。閱讀社會人生百態,得要客觀一點,冷靜一點,一點不易。說當局者迷,一點不錯。聖經說得好:我們「看見別人眼中的刺,卻看不見自己的樑木。」
那一天乘坐遊艇,到離島半日遊,一船儘都是有頭有臉的社會賢達,我們同坐一條船,各自修行。說相處愉快,是因為話不會說過了頭,點到即止。一枱人吃海鮮,話是投機,仍是蜻蜓點水,沒有辯論課題,沒有必要深入探討什麼,像村上春樹小說,輕一點就好了,姿態看來不錯就可以了。
多年前的文化飯局,當時席上大家爭辯得臉紅耳熱,並沒有結論,沒有那一方勝出,那一方輸了,不過是圍着坐,不能只吃而不說話。近日的飯局,去了兩趟,「小李飛刀」的約會,不能不去,眾人勸他重出江湖,他笑而不回應。他就是愛做大隱隱於市,晚上吃公仔麪,煲碟,誠人生樂事也。
倒是自己要面對的問題,一下子變得不知所措,愛原來是那麼的不容易,在杭州雨中漫步的幸福感,竟在另一個夜闌人靜時刻受到考驗。王小波的《愛你如愛生命》不是在北京看過的麼,那時多感動呢。我們不是經不起考驗,是捨不得才感到痛,生日本該滿心歡喜的,又可以多活一天了。閱讀了那麼多的書,竟不見得智慧多了,即使是一點也好。大一歲,不見得就聰明起來,那一刻只感到「念天地之悠悠」之苦。
還有一年一度的舊生餐舞會,五年沒去了。再去,感覺可好,大家都在為對方抬轎,大家都好過。低調高調都是彈同一個調子,開開心心過一個晚上就算功德完滿。
電影是一部接一部的看,兩個小時前看的是悲劇,兩個小時後看的是喜劇,悲喜交替,四個小時內完成。日子中的悲與喜,也是這樣的互相牽動。這一刻我們對酒當歌,可以繼續閱讀書本以外的世界,好得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