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了,紙上網上還都是《讓子彈飛》,索引派,隱喻派,學院派,江湖派,明槍的明槍,暗箭的暗箭,崇拜的崇拜,批判的批判。印象比較深的是,豆瓣上有人對黃四郎和張麻子進行了史前史考據,得出的結論有維基解密的效果:黃郎張麻都是辛亥革命的遺產。
姜文一定喜歡這樣的解讀。雖然他想甩開第五代,跨過第六代,但是年齡在那,姜文的野心不稀薄。不過,後來在天涯上看到,黃四郎張麻子這些人被說成了毛澤東劉少奇,而且講得那個神神道道,一部賀歲片,活生生被博士成政治片,我就覺得,中國電影實在是太少了。
《讓子彈飛》拍得很牛逼,看完以後也覺得high,high的,尤其是葛優,百分百一代優伶,狀態之好,可以壓黃金時代賀歲港片的陣腳,輕輕鬆鬆奪了姜文,包括發哥的氣場。導演大概有些不爽吧,影片最敗的一筆就是葛優之死,時間地點都不對,而且,葛優一死,群優無首。發哥後來說的台詞簡直豪邁,姜文接着玩的段子簡直下流,人民群眾更是成了下三爛。讓人奇怪的是,網上還有很多人讚賞這個段落,說民眾就是這樣,哪邊得勢站哪邊,而且上綱上線到,中國革命如此,世界革命莫不如此。
嘿嘿,世界革命不是這樣,中國革命更不是這樣。姜文的這部電影,就不要扯到革命上去了吧。說到底,中國導演中,姜文是最具好萊塢氣質的。二十五年前,馬識途的《盜官記》就被當時的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成過電影,取名《響馬縣長》。張麻子從開頭的綠林好漢,到青天縣官,到最後的赴死英雄,用的是新中國電影的傳統敘事,地主就是地主樣,姨太就是姨太腔調,一言以蔽之,好人好樣,壞人壞樣,百姓就是百姓樣,而革命,就包含了殺土豪分田地,抵禦美色和從容就義。兩相比較,《讓子彈飛》的好萊塢特徵就非常明顯,主人公很「人」,尤其表達為男人性,表達為姜文摸着劉嘉玲的胸說,我不會欺負你,表達為姜文很坦白承認,喜歡小鳳仙兮兮的周韻,更表達為最後的孤家寡人,單身上路。媽的,還有比這最後的寂寞英雄更好萊塢的嗎?不過,姜文的這種好萊塢不讓人反感,因為他很聰明,接了當代中國生活的地氣,尤其是台詞,青春,網絡,給力。
上周,去參觀了好萊塢片場,集中看了一些好萊塢製造的經典電影,深深感覺,好萊塢製造的類型片,的確還是巨大的文化遺產,而我們中國電影,雖然也創造了自己的電影語法,但沒有掌握類型片語法,總是不能完全掌握現代觀眾。現在姜文出來,把類型片玩到三人轉,不僅本土觀眾逗得哈哈笑,好萊塢的片商也出來搶版權,所以,在任何意義上,《讓子彈飛》都是部好電影,都應該給掌聲。
可是,學院派擔心,這樣下去,票房大好的姜文會不會淪為馮小剛?呵呵,我想不用擔心,姜文的電影野心絕對不是馮小剛能比,姜文跪着也不會去拍《非誠勿擾2》。順便說一句,《非2》之後,馮小剛算是絕育了。不過,看完《讓子彈飛》,心裏總覺得還有地方不踏實。我的意思是,姜文要是領着中國導演把類型片玩熟,那是大好事,但是,玩到最後,那麼西部英雄的一個結尾,又讓人覺得,嘖嘖,就算姜文放過劉嘉玲,劉嘉玲呢?肯定不想放過姜文。
劉嘉玲不放過,好萊塢也不會放過姜文。不過,對於才華無限的姜文,我們可以用電影台詞祝福他:讓子彈飛一會兒。
文: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