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 - 邁克

又一年 - 邁克

挨年近晚看冠着這樣名字的電影,不是嘆息也變成嘆息,但邁克李的《又一年》實在教人失望,掛草根寫實之名販賣卡通,活脫脫真人演的動畫片。那個春夏秋冬不停打嫩男主意的熟女,就像我們左近對韓寒起痰的專欄作家,擠眉弄眼企圖吸引對方注意,都不知道應該敬畏她天天向上的勇氣,還是悲憫毫無開花結果可能的獻殷勤。被描寫成正面人物的女主角,招呼朋友回家食飯卻又頻頻以表情作道德批判,人客大概寂寞到發雞盲才沒有拂袖而去,捧着嗟來之食甘之如飴。臨尾殺出個奔喪的浪子,其粗暴不講理尤勝法國總統薩科齊,我因為直覺他是隱身男同志,特別討厭編導肆無忌憚的妖魔化。
鑑於導演盛名,入圍電視周刊《Telerama》年度最佳電影榜,真是天冇眼。這份雅俗共賞的雜誌銷路廣字號老,是法國百姓信賴的娛樂指南,人家選最佳電影不外紙上談兵,他們和片商院商達成協議,名單公佈後排期上映一周,以便首映時錯過了的觀眾補看。今年的十五大,我竟然只有四部沒有看過,其中RaulRuiz的《里斯本之謎》尚在首輪公映,之所以遲遲不曾入場,皆因片長四小時三十分,需要作出適度的心理和生理調整。羅馬尼亞片《警察:形容詞》一直想看,拖吓拖吓不了了之──此片曾於香港電影節放映,譯作索然無味的《字典與警槍》。另外伊莎貝雨蓓主演的《白鬼》在我家附近的戲院閃電上畫閃電落畫,《我的古董電單車》則因為一見到身軀膨脹如氣球的謝勒狄帕度就怕他會突然爆炸,敬而遠之。這次應該都會去看,後者為了串星伊莎貝雅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