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讓工廈平台變成青葱田園

八方人物:讓工廈平台變成青葱田園

活化舊工廠大廈不一定要建骨灰龕,可有想過在工廈單位種菜、養魚?陳佩貞一年前開始個人的活化工廈計劃,在荔枝角以「友情價」租下2,500平方呎工廈單位,種逾百種瓜菜及香草,自製天然清潔劑,並售賣天然食品及開班教小學生園藝。她希望香港能出現一棟工廈都擁有一個空中田園,「到時要接觸大自然,就唔使去到郊外咁遠啦」。

友情價租2500呎工廈

陳佩貞逾10年前已開始擔任綠田園基金導師,曾在粉嶺、元朗田園教授耕種,近年以個人身份,擔任藝術教育機構導師。自從誕下小孩後,她便想在市區找個可供種植兼有課室的地方,方便享受家庭生活。去年1月,她一位朋友的貿易公司結業,「佢話可以用友情價租個單位畀我,我同另一個朋友咪頂嚟做囉」。該單位位於三樓,室內空間近1,000呎,還附有一個1,500呎平台,市價月租至少1.8萬元。
工廈平台是水泥結構,無法改作菜田,她想出用花盆種植。露台四周全是工廈,菜蟲較郊外少,但日照時間有限,「冬天通常中午至下晝兩點先有足夠陽光」,揀選品種時要特別注意,「蘿蔔呢類要大量泥土嘅種唔到,家冬天可以種生菜、白菜、椰菜、唐蒿、翠肉瓜同薑」。平台又設了一個小魚池,多條錦鯉在游來游去,「上手留低,見幾啱呢度就繼續養」。
到炎夏季節,栽種種類更多,除了蔬菜,青瓜、矮瓜、甜椒、洛神葵等會佈滿整個露台,「有雀仔會嚟擔走啲菜、甚至築巢」。佩貞也樂於跟雀鳥分享這個七彩的空中田園。

安排小學生學園藝

開業初期,連同售賣天然食品,每月的收入只夠交租及雜費,近期才有盈餘,「同拍檔兩個人,12月終於有3,000蚊糧出」。
收割瓜菜後,部份會供佩貞一家食用,其他會送贈友人及作為課堂教材。她與不少學校有聯繫,一批批小學生定期到來學園藝,「由最簡單嘅芽菜教起,等佢哋知道點樣由種子變成一棵植物」。她慨嘆時下新一代接收的資訊很多,但實際生活體驗少得可憐,「有啲細路仔真係唔知一粒豆其實係有一條莖連住,以為係超市成粒整出嚟嘅」。
佩貞會定期開辦健康煮食班,不時到露台採摘香草,即場示範健康煮食,「加香草同埋薑整曲奇好好食o架,同洛神葵冲出嚟嘅茶最夾」。至於吃剩菜頭、橙皮、菠蘿皮等亦不會浪費,全部可放入玻璃樽,加糖加水,製成環保酵素,「用嚟洗地、拖地甚至洗碗都得」。自給自足的佩貞還有一個不太現實的想法:將來能每幢大廈至少有一層闢作田園。
不過,她相信很多市民也愛接觸大自然,但礙於日常工作太忙無法如願,建議大家可在窗台種小盆栽,包括四季皆宜的香草及一些小型果樹。她認為環保、過低碳生活並不困難,「其實好簡單,亦都唔係乜嘢偉大嘅事,只係將態度變成習慣就可以」。
記者 張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