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爆不良銷售 助讀者精明消費

踢爆不良銷售 助讀者精明消費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商戶絞盡腦汁促銷以提升營業額,不良銷售手法也層出不窮,常見手法包括虛假說明、誤導、刻意遺漏合約重要資料、以細小字體印刷條款,以及長時間疲勞轟炸逼消費者簽約。偶不留神,消費者易墮陷阱。本版深入報道多種不良手法,並提供醒目貼士,協助讀者做精明的消費者。

美容健身有暗招銷售

今年本報接獲167宗有關美容健身服務的投訴,不少涉及暗招銷售。本版9月時率先揭露香港專業媒體有限公司透過電話,以招募「神秘顧客」為優質商戶進行評審為名,推銷美容療程,有市民誤以為與旅遊發展局有關而購買服務。報道刊登後,旅發局也發表聲明與該公司劃清界線,提醒消費者小心。
本報今年收到多宗專向長者、精神病患及智障人士埋手推銷電訊及健身服務的投訴。其中最離譜個案,便是健身中心職員游說精神病患者購買會籍,更陪伴事主返家取亡母棺材本支付健身費。收費電視機構推銷員強行入屋推銷的投訴不絕,市民如懷疑其身份,應致電有關機構查核。
此外,有獨居長者被電訊盈科推銷員游說使用eye2家居無線多媒睇,惟安裝該輕觸式寬頻電話機後,無法接駁平安鐘,幸被家人及時發現駁回傳統固網。

香港寬頻客戶獲免費提供機頂盒收看3個月,卻原來只是免費使用,最終因遺失被徵收賠償費。

誤導免費使用機頂盒

本版又報道香港寬頻以免費提供機頂盒收看三個月寬頻電視作招徠,惟原來推銷員所指「免費」,只屬免費使用,終止服務時須交回該公司,事主不滿被誤導,兩年後才被討回機頂盒,因遺失而被徵收高昂費用,極感不值。本報報道個案時一併向各電訊公司查詢使用機頂盒的安排及規定,提醒消費者留意,避免中招。
今年now失英超播映權,不允用戶取消合約,又新增「曼聯頻道」播放該球隊在英超及歐聯錄播賽事,新舊客均須額外付費收看,被轟取巧不公。立法會議員批評情況冇王管,促政府盡快訂立條款規管節目安排,加強對市民保障。
旅行社的營運手法同時需要留意,有讀者向專業旅運訂購自由行旅遊套票,發現旗下各分店就同款旅遊套票的售價均有不同,差額竟逾3,000元,經本報跟進後,事主最終獲減收約17%票價。
此外,有欲到台灣自由行的讀者透過星月旅遊購買雙人旅遊套票,取機票時發現回程航班有誤,向航空公司查詢才知是團體票,不能更改,最終經旅遊業議會調停獲退款,但被扣取每人1,100元手續費。旅遊業議會提醒旅客訂套票前,應先比較價格,並留意收據條款及列明的航機及價格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