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肌肉萎縮症等神經肌肉疾病成因,主要是運動神經與肌肉之間存在通訊缺陷,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近日成功破解大腦神經訊號傳導機理,有助日後開發調節神經訊號傳導藥物,提高治療神經肌肉等疾病成效,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科大昨日宣佈,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兼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葉玉如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成功破解大腦神經傳導之謎,發現一種名為EphA4的細胞表面受體,是調控腦部可塑性的關鍵蛋白,即能夠透過控制神經遞質受體的表達量來調節大腦訊號傳導的活性。這項研究重要之處在於EphA4可以用作為標靶藥物的新靶點,透過控制其活動幫助大腦將神經訊號成功傳送至肌肉,提高活動能力。
有望治療肌肉萎縮症
現時人類認知功能包括記憶形成,主要依賴腦部神經細胞調節能力,但神經細胞因應不同程度的神經活動,調節神經訊號傳導的機理仍然是未解之謎,今次研究發現EphA4的訊號蛋白能夠調控神經傳導效率,對維持肌肉力量和運動功能起着關鍵作用,故在治療肌肉萎縮症等神經肌肉疾病有望帶來突破。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也表揚今次研究成果,認為對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與神經肌肉疾病有重大意義。
今次研究已分別刊載於《NatureNeuroscience》及《Neuron》兩份神經科學界最具權威性的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