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中國PMI創3個月低製造業稍回通脹未紓壓

滙豐中國PMI創3個月低
製造業稍回通脹未紓壓

【本報訊】滙豐中國製造業經理採購指數(PMI)於12月為54.4,為3個月低位。滙豐報告認為,指數雖然略為回軟,未足以減緩高企的通脹壓力;明年將繼續有緊縮貨幣政策應對通脹。
記者︰周燕芬

滙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中央擔心通脹而非增長問題。反映中小企業活動為主的12月滙豐PMI指數,較11月略回軟0.9點子;滙豐認為不用因此為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憂慮,因為指數仍較長期平均的52.3為高。
數據略為回軟,主要是產出和新增定單增長回軟所致,產出指數減慢至3個月低位的56.8,而新定單同樣跌至3個月低位的55.7;新出口定單則從11月的53,降至12月的51.5,但仍較第三季平均50為高,反映內部需求放緩速度快於外部需求。而就業狀況於12月仍持續擴張,由11月的50.2升至51.5。

預期明年再加息半厘

令人關注的是,雖然廠商購進價格指數跌至3個月低位72.3,而出廠價格指數亦放緩至4個月以來低位59.1,但依然分別較長期平均的59.9和53.1為高,反映通脹壓力短期內不會顯著減退。
雖然製造業擴張活動在減慢,但通脹於近期內不會有任何改善,滙豐預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於12月縱然回跌至5%以下,但於明年首季很有機會再次重越5%,而第二季則再次減慢,故預期人行明年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至少兩個百分點,以及加息兩次,每次0.25厘。
報告又指出,雖然新商業活動略有放緩,但未完成定單仍增加至53,為下半年第二高;意味未來數月保持健康增長勢頭。

官方數據明公佈料上揚

另外,據路透社向12家金融機構調查顯示,於明日(周六)公佈的中國12月官方PMI預期將有小幅上行至55.5,較11月的55.2略高,顯示中國製造業仍處於復蘇通道,惟步伐趨緩。
市場人士分析,中國官方PMI繼續上行,有望一定程度拉動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揚,同時刺激對中國需求敏感的澳元和新西蘭元,但歐美市場經濟持續疲弱,料將抵銷相關因素。
2010年中國PMI走勢緊隨國家經濟發展步伐,於今年首季經濟發展最為熾熱,經濟增幅達11.9%,滙豐PMI於1月亦創下全年最高位57.4,而第三季經濟增幅放緩至10.6%,7月份的滙豐PMI亦跌至全年最低位的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