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Cult:iKILLYOULATER

紅Cult:iKILLYOULATER

2010將盡,這一年科技與文化界大事,一定首推iPhone4和iPad!推出半年,二手iPhone4仍有價有市,最近更成為賊匪的搶劫目標,當然最重要是它改變了人的閱讀和聽音樂的習慣。不過最弊的是,人人機不離手,世界只濃縮到那小小的屏幕裏,大家中的i毒太深了。

記者:黃潔蓮 
攝影:譚盈傑、伍慶泉
Model:KinkiLam@PureModels
場地:旺角朗豪酒店

港人中「i」毒

港人中「i」毒有幾深?30年前你搭地鐵會見人看報紙、看書、織冷衫;20年前打GameBoy;10年前玩PSP;現在人人手拿一部iPhone,玩Apps玩ChitChat。活生生的例子是一歲的嬰孩未懂說話已會用iPhone來玩遊戲,5歲孩童放學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叫爸媽,而是說:「我要iPhone和iPad!」i系產品不但是一件電子產品,還是一個身份象徵,擁有的未必是潮人,但沒有的肯定不能跟其他人有共同話題。有了它,相機、MP3、遊戲機都毋須要,而iPad更可取代電腦,連書架、書本也不用,在網上下載就可以看。

■潮人Meter:靠互聯網世界捧紅一個人很容易,平日上網都靠iPad。

■周秀娜及8模經理人Roy,出外最緊要帶備iPhone和iPad安排工作及上網找資料。

■他的iPad內的書架,放滿了他旗下模特兒的資料卡。

正方:酒店也i化

除了個人,不少公司也特別寫Apps跟大眾拉近距離。朗豪酒店由2011年起全面「i」化,明天開始推出的「智+」客房,住客可以免費借用iPhone(連本地通話費),房內更有專為iPhone而設的音樂播放器。酒店住客也可以借用iPad,因酒店內已有Wi-Fi無線網絡覆蓋,在酒店客房、餐廳、泳池、spa、酒吧、大堂等地也可無線上網。而且iPad內已預載了香港的旅遊指南、地圖、港鐵路線圖、餐廳搜尋等等,對於初到貴境的遊客着實很方便。

■酒店所有地方都有無線網絡覆蓋,包括位處天台的泳池,帶着借來的iPad四圍走,可隨時上網。

WineList變薄

即使是食客也有機會使用iPad,據知酒店JoelRobuchon餐廳的WineList就厚過電話簿,看着那堆文字價錢都已頭暈眼花。明酒窖內目前存有近400款來自16個國家的酒,除了印刷本的WineList,也將資料存在iPad內,並且分門別類如國家、地區、葡萄品種、色澤和味道。WineGuyZach說:「自從用了iPad作為WineList,客人比起以前點酒的機會增多了三倍!因為iPad內可容納很多資料,各款酒的資料更詳盡,以前可能單靠侍者給意見,現在客人可以慢慢看。」

■「智+」客房內還備有Nespresso咖啡機冲咖啡,按個掣就搞掂。

■按圖索驥,有iPodNano畫面及聲音導航,亦有資料卡文字資料輔助。

■房內還設有BoseSoundDock數碼音樂播放系統,將iPhone插上去就可以播歌了。

■酒店的明酒窖內,有iPad作為Menu,WineGuyZach說方便客人選擇。

■從前電話簿厚的WineList,不及一部薄薄的iPad所藏的資料豐富。

■iPad內酒的Apps,例如Shiraz,會注明其香味、色澤與味道。

導覽藝術品

酒店致力推廣藝術,樓高41層就擁有1,500件藝術品,由地下的紅衞兵雕塑到大堂的岳敏軍畫像,猶如中國當代藝術館。這些瑰寶你又懂得欣賞嗎?酒店提供藝術導覽團,就算非住客和食客,只要放下按金,也可以到酒店借用iPodNano,眼看耳聽作藝術導賞遊。iPodNano內存有21件藝術品的簡介,國粵英日四種語言,而且每位使用藝術導賞的客人,都可以獲贈一套如啤牌大小的ArtTour紙卡,內裏有齊21件展品的介紹,看畢整個行程約半小時。如果去到餐廳要等位,最好利用這段時間觀賞藝術品啦!

■iPodNano藝術導賞團,非住客都可使用這服務。

反方:iPad如軍刀

面對日積月累的書本,像前《天天日報》社長韋基舜,辦公室十多個頂着天花板而建的書櫃早已爆滿,茶几、地上、辦公室到處放滿書籍。問他為何不用iPad,把這些收藏盡放在一部薄薄的電子書內,「iPad對我來說沒意義,我有不同尺寸的notebook方便我出國時使用。iPad就如瑞士軍刀,有鉸剪、刀、牙簽、叉,你會經常袋在身上,但未必用得到,大部份人都是帶出帶入。」他說擁有iPad的人,就像穿上華服,誓要展示給人看似的,「我有個朋友已近花甲,他當iPad是Barbie,每次見他都為iPad換上新衣。跟他回國內,已勸他不要帶iPad否則會被罰稅,但他照帶,最後安全過境,不被打稅,他卻很失望,『金戒指揞鼻,穿新鞋望地』,就是要炫耀啊!」

■韋翁在辦公室及家中藏書過萬本,雖有電子書,但他仍愛看印刷本。

買了Kindle看不完

三年前Kindle電子書剛推出,他已買了一部。「Amazon的電子書多達60萬本,窮一生也不能看完,用電子書的好處是不用等,即時下載就可以看了,而且可以highlight重點,在黑暗時不方便看書,又可以選擇聽書,非常方便。」話雖如此,但韋翁擁有Kindle三年,只下載了十本書而已。「我們這些古老人,還是愛揭書,就算有時我看了繙譯小說,也會買原著,中英文對比一起也可順道學英文!」不過韋翁說他的子女不愛閱讀,所以有部份書例如1936年出版的《萬有文庫》、《中華大字典》等送了給觀塘的地利亞書院;一套價值六萬多元的《四庫全書》簡體版,他送了給中文大學,「舊書不值錢,我死了就當垃圾丟掉,不如送給有需要的人!」
韋翁慨嘆現在看書的人少,搭車最常見人拿着手機篤篤篤,「在地鐵車廂內有很多人愛拿電話來玩,他們沒耐性,心不能靜下來,搭車也要玩遊戲,對人生是虛耗,得幾多分對人生沒作用。不過也是很好的心理治療,至少不會有那麼多人發癲!我有幾十年的訓練,能隨時靜下來。」百足咁多爪、嗜好多多的韋翁,只擁有一部iPhone,只用來打出打入,最多用日曆功能記下約會資料,「一部機太多功能是很危險,如果萬一遺失了,資料就會外洩,所以我不會放資料入內呢!」

■他擁有第一代Kindle電子書,但內裏只藏有十本書,平日不看也可以聽書。

■電子書也可highlight。

■兩年前買的iPhone只是打出打入,和利用其日曆功能記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