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析計劃 51人參與社區洗腎病人叫好

共析計劃 51人參與
社區洗腎病人叫好

【本報訊】為增加俗稱洗腎的血液透析治療服務名額,醫院管理局於今年初推出共析計劃,與私營機構合作,資助公立醫院的末期腎衰竭病人在社區內接受治療。由於環境會較公立醫院舒適,有參加計劃病人指,在私營機構接受治療後生活質素大為提升。
記者:梁德倫

現時醫管局有7,000多名末期腎衰竭病人,當中有3,000多人需要接受俗稱「洗腎」的血液透析治療,每年新增100多名需洗腎的病人。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護理計劃)鄭淑梅表示,今年3月開始推行共析計劃,由醫管局選擇100名公立醫院病人到五個社區私營機構洗腎,政府撥款3,600萬元資助,病人費用仍舊是公院的80元。現時已有51名病人參與,其中一人已換腎不需再洗腎。
鄭淑梅指,公立醫院環境較為擠逼,提供的洗腎服務也有限,故有必要與私營機構合作增加服務供應。合作夥伴之一的國際獅子會腎病教育中心及研究基金會護士總經理莫麗珍指,不少參與計劃的病人指,在社區洗腎感覺較醫院內好,「唔會咁擠逼,時間安排得可以好啲,病人洗腎時環境會較靜可以休息」。

計劃將為期兩年

參加計劃的腎衰竭病人陳志偉今年39歲,他於數年前因腦瘤開刀切除後,才發現患腎病,未幾已惡化為腎衰竭。志偉說,初時接受俗稱「洗肚」的腹膜透析治療,但一年多後洗肚已不能阻止病情惡化,需接受洗腎治療。他指出,參加計劃後由瑪嘉烈醫院轉至深水埗的獅子會洗腎中心,自覺生活質素大為改善,「以前醫院人太多環境好逼,每次洗腎都好辛苦,家環境舒服好多,仲有好多同類病人傾吓偈解悶」。他坦言,現時上午洗腎後下午可順道逛街,不像以前每次洗腎都有極大的疲憊感覺。鄭淑梅稱,計劃為期兩年,屆時會詳細檢討是否將計劃轉為長期資助項目,讓更多病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