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本港騙案急增,訛稱中六合彩、打電話「猜猜我是誰」……騙徒手法層出不窮,說穿了,就是利用人的貪念和同情心行騙。警方提醒市民要時刻提高警覺,保持冷靜、不起貪念,是免墮圈套的最佳方法。警方的忠告耳熟能詳,《警訊》亦不斷重演各種騙案警惕大家,無奈受害人竟是一個接一個。新一年,是時候學精一點了。
記者:謝明明 羅日昇
【本報訊】年近歲晚,有騙徒看準市民想發橫財過肥年的心態,利用偽造水平高超的假六合彩中獎獎券,訛稱無香港身份證或無時間,以瓜分獎金利誘行騙目標代領獎金。受害人要先支付2000至5萬元不等的抵押金,短短5個月已有8人中招,共損失逾18萬元。馬會強調,任何年滿18歲、能出示有效中獎獎券的人均可領獎。警方警告,持偽造獎券領取獎金,隨時觸犯偽造文書罪。
警方西九龍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主任徐睿聯接受訪問時表示,騙徒以上一期二獎號碼購買最新一期六合彩獎券,以電腦竄改攪珠日期及期數,然後在投注站附近找尋行騙目標,訛稱持雙程證來港、無香港身份證,又或無時間等,以瓜分獎金為餌,游說目標到投注站代領獎金,部份個案甚至以「買斷」方式將獎券賣給受害人,但受害人需先付一筆抵押金,金額2000至5萬元不等。
清一色女騙徒
徐睿聯指出,全港今年7月至11月共發生8宗以這種新手法行騙的假六合彩獎券騙案,其中7宗在旺角及深水埗區投注站發生,另一宗在東九龍的藍田區投注站發生。假六合彩獎券偽冒技術高超,一般人要細心檢查才會發現竄改痕迹,而且六合彩二獎獎金一般不會太高,減低受害人疑心,結果8名年齡介乎50至81歲的市民中招,拿假六合彩獎券到投注站領取獎金時被馬會職員揭發,共損失逾18萬元,至今未有人被捕。
徐睿聯稱,根據受害人口供及馬會閉路電視紀錄,8名騙徒全為女性,年齡40至70歲不等,身形瘦削至中等,操本地口音。
部份受害人對受騙過程不清楚,也不知騙徒如何竄改獎券,增加警方的調查難度,但警方已掌握情報跟進,暫不肯定背後是否涉及犯罪集團,亦無證據顯示新手法騙案與馬會六合彩獎券改變紙質有關。
徐睿聯指出,被騙的8名市民除損失金錢,更可能被控偽造文書,因此市民切勿因一時貪念,誤中騙徒圈套。
馬會也提醒市民,不要在投注站以外地方購買六合彩獎券,包括聲稱中獎的六合彩獎券,以防受騙。馬會重申,中獎者只須年滿18歲及出示有效中獎獎券,不論是香港人、內地人或外地遊客,均可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