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今年戊型肝炎個案達109宗,打破歷年紀錄,食物安全中心的研究發現,屠房內三成一幼豬的豬肝帶有戊型肝炎病毒,病豬全部由內地進口,病毒基因與部份戊型肝炎人類感染個案相同。顯示進食豬肝是其中一個染病途徑,呼籲巿民必須煮熟豬肝才食用,特別是火鍋及生滾粥。
今年109宗破紀錄
衞生防護中心截止昨日,今年昨共接獲109宗戊型肝炎確診個案,是有紀錄以來最高,數字由98年全年少於20宗,逐年上升至去年73宗。
食安中心於去年1月至5月,在上水屠房收集了100個豬隻肝臟樣本,發現其中16個幼豬樣本,即三成一幼豬的豬肝帶有戊型肝炎病毒,全部病豬皆來自內地。分析結果發現16個樣本幼豬身上的戊型肝炎病毒基因,與7宗人類戊型肝炎患者身上的病毒基因相同,其中3人表示曾經吃過豬內臟。
食安中心顧問醫生何玉賢解釋,由於染病豬無病徵,巿民不容易分辨,故在食用時要注意把豬肝完全煮熟。肝炎病毒主要影響肝臟,所以在肝臟內含量最高,但豬隻的其他內臟、腸臟,甚至豬肉都可以帶有病毒。
現時沒有預防疫苗
戊型肝炎潛伏期可長達9星期,由於潛伏期長,難以確定感染來源,一般是透過患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傳播,進食生或未經煮熟的貝類海產或豬肝亦有風險。何玉賢建議巿民烹調介貝類海產時,食物中心溫度要在攝氏90度及維持90秒,用沸水烹煮至外殼打開,然後再煮3至5分鐘。
人類感染戊型肝炎的症狀包括發燒、不適、食慾不振、惡心、腹痛、小便呈茶色和黃疸。患者一般病情輕微,但孕婦、慢性肝病患者和長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戊型肝炎沒有預防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