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防範和打擊「熱錢」等違規跨境資金流入,外管局昨公佈9宗銀行違規辦理外滙個案,同時總結自10月起展開一共五次調查違法違規熱錢行動中,涉及16家法人銀行的79家銀行分支機構,當中包括工行(1398)、農行(1288)、中行(3988)、建行(939)、中信行(998)等,外管局對涉及銀行進行罰款、暫停部份外滙業務,並處罰高級管理人員。
外管局自10月28日起至本月10日,四度公佈關於銀行、企業而至個人的違規辦理外滙個案,只在首次列出8宗銀行個案,涉案者包括建行、農行、中行、工行、東亞銀行(023)等,違規行為離不開滙入資金並非按原本用途,舉例將滙入的資金用於買樓;其餘三次則涉及企業與個人。
10個月涉資573億
誰料外管局昨日來個大披露,指在短短兩個月內,共檢查3家商業銀行總行以及33家中資銀行分支機構和9家外資銀行分支機構,涵蓋了銀行結售滙、短期外債、離岸金融、外滙資金來源和運用等業務。外管局未有具體公佈涉及金額,只重申自今年2月起,已查實各類外滙違規案件197宗,累計涉案金額73.4億美元(約573億港元)。也許外管局希望明年熱錢不再有恃無恐殺入中國,故一口氣公佈調查成果。
值得留意的是,今次9宗違規辦理外滙個案,包括兩間房地產企業,分別位於佛山及大連,涉及資金2632萬及137.79萬美元,從金額看,可解讀為打不到老虎也要示警,反之就是只能打蒼蠅,故惟有公開「黑名單」。
將再公佈 起警示作用
外管局在新聞稿指出,檢查中也發現部份銀行經營中存在違規行為,主要包括短期外債超指標、違規辦理資本金結滙、個人結售滙、經常專案及資本專案資金收付業務,違反外滙賬戶管理規定,和辦理代客業務時未認真履行真實性審核等。
為警示和教育銀行及其分支機構,進一步提高銀行合規經營意識,營造防範打擊「熱錢」的氣氛,外管局將分期對查處的外滙違規案件進行通報。銀行不合作,外管局亦無面畀。
不過,外管局指,從檢查情況來看,絕大多數銀行在不斷改善金融服務的同時,合規經營意識有所增強,合規經營的總體狀況進一步改善。
外管局指銀行違規行為
‧短期外債超指標
‧違規辦理資本金結滙、個人結售滙、經常專案及資本專案資金收付業務
‧違反外滙賬戶管理規定
‧辦理代客業務時未認真履行真實性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