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飯局中聽到這樣的慨嘆:
「香港號稱國際大都會,中環又是都會中的都會。可這個都會的都會的行人路比第三世界城市也不如,根本不適合人行」!
在座的人見女士說得肉緊,像受了不少寃屈般。趕忙問她是不是人流太多,車流太多,令她走不暢順;又或是路邊空氣太滄濁,讓她透不過氣。女士搖了搖頭,說空氣差、人太擠都在預計中,沒有甚麼好抱怨,真正的問題是行人路面凹凸不平,短短一條街有四種不同的質感、結構、物料,穿高跟鞋走在上面不但活受罪,還隨時出醜當場。
對我輩只穿便鞋、波鞋的中佬來說,行人路面只有一種感覺,就是硬。不管是水泥鋪的、瀝青鋪的、環保磚砌的、三合土石屎混和的都差不多,沒有甚麼感覺。可穿高跟鞋的女士卻不同,她們穿的鞋子有點像貼地跑車的輪胎那樣充滿路面感,路面的物料有多硬,水泥鋪的時候是橫向直向,瀝青是不是平順或是充滿坑洞都一清二楚,都會產生不同的「風險」。試想想剛習慣了橫鋪的水泥路面(有橫向坑紋),忽然踏上充滿小坑洞及瀝青碎屑路段,很容易便會因不適應而「拗一拗」,失去平衡。
更糟的是一些挖開了未重鋪的行人路,工人通常用一塊塊膠板臨時封好頂頂檔。一般人走過這些膠板也得小心翼翼,剛走完水泥路、石屎路的高跟鞋女士踏上膠板既要適應反彈的感覺,又要提防板與板之間的空隙卡着「斗零踭」,動彈不得,丟人現眼,實在是一步一驚心。
女士說,有一回高跟鞋真的被卡住,只好狼狽的彎下腰使勁才能拔出來。忽然聽到旁邊響起一把男聲:「嘩,原來真係會勾住o架!我以為做戲的爛gag先有!」
那一刻,女士禁不住狠狠咒駡中環的路真不是人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