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反腐滿意度70.6%? - 李平

盡論中國:反腐滿意度70.6%? - 李平

北京昨日發表首份《中國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白皮書,洋洋灑灑1.6萬字,以官方傳媒的話來說,是為了昭示當局「堅決懲治腐敗,有效預防腐敗,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的決心」。由於白皮書涉及的統計數據多從2003年開始,顯然有意為2003年開始主政的胡錦濤、溫家寶歌功頌德,但是,一個公眾對反腐敗和廉政建設滿意度達70.6%的所謂民調結果,引來無盡的嘲笑,白皮書反成為對胡、溫民望的打擊。

民眾質疑反腐是權鬥工具

近年民眾對當局反貪的質疑多集中於三點:一是「雷聲大雨點小」。胡溫主政之後,增設了預防腐敗局,但連官員財產申報和公開制度遲遲也未能落實,遑論傳媒、民眾的公開監督。二是「腐敗越反越多」。近年落網高官層級越來越高、涉及金額越來越多,今年被判囚的11名省部級高官,平均受賄額達1,065萬元,民眾未因此感受到當局反貪動真格,反而質疑落網高官的比例仍太低。三是「反腐是權鬥工具」。上海市前市委書記陳良宇被控受賄、判囚18年,成了胡溫主政後因貪下台的最高級官員,但海內外輿論視之為胡溫與江澤民權鬥結果,遠甚於中共反貪打老虎。
令人意外的是,官方的反貪白皮書援引國家統計局的民意調查結果稱,從2003年至2010年,公眾對反腐敗和廉政建設成效的滿意度平穩上升,從51.9%提高到70.6%;公眾認為消極腐敗現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從68.1%上升到83.8%。這些所謂民調、統計,與公眾的認知反差之大,令人啼笑皆非。網民調侃:「是不是小數點點錯了,滿意度是7.06%吧?」「是打漏字了吧?應該是不滿意度為70.6%吧?」
在權力產生和監督的機制未曾改變之前,在太子黨佔據黨政軍要津、把持電力金融等壟斷行業的現狀未改變之前,中國所謂的反貪和反貪白皮書,只是「官方滿紙荒唐言,百姓一把辛酸淚」。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