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放題2:EP當道 大碟ByeBye

是日放題2:EP當道 大碟ByeBye

事實勝於雄辯,唱片銷量連年跌,賣過萬要切燒豬還神;逆市下,唱片公司要生存甚至賺錢,就要識慳家。昔日一線歌手必出大碟,EP頂盡用來為新人試水溫,然而今年E神和祖兒連推兩張EP,冀密食當三番,不禁問,此趨勢難道意味大碟沒落?

記者:蔡俊業
攝影:林栢鈞、王文忠
服裝提供:Chocoolate(CAllStar)
髮型:XenterBeautySalon(林奕匡)
場地提供:馮禮慈訪問@TC2Cafe(23889772)

EP慳錢風險低

EP,英文全寫ExtendedPlay,直譯「延長播放」,意即相對單曲播放時間較長,又稱「迷你專輯」。資深樂評人馮禮慈謂EP在香港歷史中早有之,只是市場上較少見。「外國和日本都多,我想是市場原因吧,香港人覺得買大碟抵啲!」他說,近一、兩年出EP的歌手越來越多,市道差絕對是關鍵,因賣碟比以前少,但印唱片如封套印刷的成本難降,惟有向歌曲數目埋手,「每首歌都要曲、詞、編、監又要錄音,以前做10首,做少4首歌就可以慳一筆。」據行內人士指出,現時一首推出市場的歌曲,製作費介乎4萬至6萬元,以前推算,出6首歌的EP比大碟出10首歌省回至少16萬,「要捧一個新人,出EP可以慳四成甚至一半錢,邊個都會咁揀啦!」自從數碼世代降臨後,馮禮慈直言網上已取代CD成為聽歌的主要媒體,「網上聽歌係唔係一張唱片都已經唔重要,因為畀錢買,或者聽streaming都係逐首聽,一首陳奕迅,一首謝安琪,就算下載雖然都係話download呢張唱片,但(大)碟的觀念已逐漸消失,尤其年輕一代!」更何況,新一代做事習慣multi-tasking,注意力短,「一張專輯要聽10首歌,真係無咁多耐性。」

■資深樂評人馮禮慈

貴精不貴多

記得林夕說過,只做EP的話,推出一張有風格的唱片模式會完全消失,陳奕迅和容祖兒等一線歌手今年也改出EP,是否暗示廣東大碟已沒落?「如果長遠去睇可能會,但唔係兩、三年就無晒,即使在網上賣歌,大碟和EP的單位仍會保留,歌手只出單曲,儲儲埋埋,點都會有張精選碟啩!如果100蚊張唱片無人買,60蚊有,點解唔出EP,同埋大牌歌手出EP無咩蝕底,好的話全部都hit,無理由一定要出十首歌。」馮禮慈續說。而負責播歌數榜的周國豐亦說不抗拒EP成主流,「日本都一直有Single,問題在於歌曲是否好聽,如果只得一首歌但價錢合理,我接受的。」他說有跟唱片公司談過,研究能否以網上下載歌曲取代實體CD,惟始終港人付錢下載慣性不高,難度較大。銳哥亦說,唱片工業不斷萎縮,出EP只是生存之道,可以多賣兩轉。「大碟正常批發價賣80蚊,5千隻就40萬,出EP成本減一半,批發價約60蚊,賣5千隻都有30萬。若大碟只hit兩到四首歌,做EP精少少更好。」

■現今的年輕人已習慣從網上買歌。

新人:最重要把歌唱好

學馮禮慈話齋,時代巨輪阻不了,市道差,樂壇依然需要新人,加拿大回流的林奕匡(Phil)初試啼聲,便選擇出EP,五首歌。「之前都有諗住加多一、兩隻,但公司最終認為這五首已是最好,不想刻意加多幾首影響質素,但我自己都係鍾意大碟,五隻唔夠喉。」他說回港之後聽歌習慣已改了很多,以前在加拿大開車喜歡一張唱片由頭聽到尾,「現在很多時會聽MP3,成日都會Shuffle(轉來轉去)。」今年四大和無綫鬧翻,隸屬Sony的阿Phil曝光率較以往新人低很多,會否覺得特別難捱?「不能用獎項來衡量是否成功,可以控制只有如何令首歌唱得更好,公司幫了我很多,所以我不太擔心。」面對同屆新人,他對CAllStar印象最深,「四個人演出要同時開始同時停很難,音又要準,看得出他們的苦功。」CAllStar,四人組合,監製阿簡說今年推介他們的難處是兩台都舉辦歌唱比賽,「每個台都有力捧歌手,宣傳渠道分薄了,電視台又不是以音樂節目為主,新人組合又多。」話雖如此,CAllStar的《天梯》一曲,Hit到癲,但監製阿簡說,「接下來我們仍然嘗試做不同的題材,尤其反映社會的歌,希望外面不會覺得香港只有K歌。」

■林奕匡,25歲,加拿大出生,今年推出首張EP《Loaded》,風格突出贏得口碑。

■CAllStar,擅唱ACappella,一曲《天梯》眾版本YouTube達百萬人次點擊熱爆。

2010出版過的大碟

雖然EP成趨勢,但大碟熱賣者依舊不少,包括此十張。

■張學友《PrivateCorner》

■張敬軒《NO.ELEVEN》

■李克勤《罪人》

■林子祥《Lamusique》

■古巨基《時代》

■Rubberband《Connected》

■林峯《Come2me》

■恭碩良《JUN-K》

■劉德華《忘不了的》

■G.E.M.《MySecret》

買唱片非專業推介

我買唱片一定去信和,無他,夠平,慳得就慳,今趟師奶上身玩吓格價,到底哪些唱片屬抵買,哪些不抵買甚至惡買?且看以下非專業推介。

抵 容祖兒《空港》/狄易達《TheSecondstep》/群星《卡通王國》

Joey的《空港》第二版送DVD包三首MV和Bonustrack合共14節,襟聽過EP,抵抵抵!達仔EP有旅行社和K場現金券,值2個抵!4CD兒歌雜錦唱片《卡通王國》,60首歌售$240,每首$4,加上首度收錄唐韋琪《長腿叔叔》,屬「至尊堅抵」唱片!

唔抵 盧凱彤《Summeroflove》/蔡卓妍《Beautyremains》

阿Sa此EP的限量版,5首歌街邊賣$95,HMV更要$110,每首歌要$19-$22,嘩,HMV賣《空港》只不過$85,唔抵!單飛出碟的Ellen原價$35,因印數僅數千,粉絲狂掃後有炒賣後高見$80,3首歌除開每首$27,實屬非戰之罪!

惡買 傅穎《Metamorphosis》/陳偉霆《HeadsorTails》

嗱,不少受訪者認為是歌手質素問題,導致惡買,如Fb「我囗Kai歌Kai廣告」群組創辦人Ricky:「陳生都仲話識得跳舞,但傅穎歌不行、聲及舞就更加唔使講,真係三無歌手!」觀乎Fb的「反陳偉霆大聯盟會員人數達1.6萬人,看來William要積極面對批評,明年唱好歌!

白金降格五萬變三萬

說香港唱片銷量的光輝歷史,必要說「金唱片」三字,所指的是簡稱「IFPIHK」(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主辦的《金唱片頒獎典禮》,經統一核數師核實唱片銷量,頒發金唱片及白金唱片。80年代可說是巔峯,88年有62張本地唱片達白金,累積銷量310萬張,堪稱頂峯,到90年代回落但銷量仍不俗,如97年張學友《不老的傳說》便歷史性獲五白金(25萬張)。真正衰落始於千禧年,銷量連年跌,IFPI更於06年及08年兩次下調金唱片及白金唱片銷量數額,調至現時的1.5萬張及3萬張,再者四大唱片公司(環球、華納、SonyBMG及EMI)08年退出IFPI,認受性大減。

■《金唱片頒獎典禮》近年已改名為《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

點分Album/EP/Single?

要區分Album(大碟)、EP和Single(單曲),先從歌曲數量出發,大碟至少有10首歌或以上,EP和Single各地不同。英美的Single得1首歌及多個Remix版,日本主要流行Single,每張都有3至4首歌,和EP很似。香港的EP歌曲數目介乎大碟和Single之間,由3首至7首不等。

■13年前王菲回北京產女,唱片公司便推出《玩具》EP饗樂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