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回顧 展望2011:國策透視》
七大戰略新興產業自從被中央「點名」後,便名列各證券商的「熱炒名單」中;然而,部份新興產業政策有漏洞及具體內容欠奉下,上馬仍無期,部份股份更已被炒至脫離基本因素,未來要繼續在產業尋寶,便要細心鑽研,其中可望帶動企業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的節能減排產業,最有機會跑出,成為七大產業中最耀眼一環。 記者:陳韻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指,由於「十二.五」節能難度增加,預計「十二.五」期間單位GDP耗能將由「十一.五」的減少20%,轉變至減少15%至17%,化學需氧量(COD)及二氧化硫減排量定為減排8%,新增的氨氮及氮氧化物兩項約束性指標亦初定降低10%,減排方式也由過往的工程減排,轉為取決於產業結構調整及落後產能淘汰力度。
節能減排產業有望跑出
要實施節能減排,除了靠淘汰落後產能,還有透過技術提升,採用新的節能技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指,「十二.五」的減排要透過節能、能源結構優化及增加碳滙三大途徑來實現,如增加碳捕獲及儲存(CCS)技術等,以實現減碳。
事實上,推動能源發展方式轉變是落實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步驟,如改革資源稅及開徵環境稅,便可令資源更有效運用,減少浪費不必要資源,從而達至節能目標。馮飛稱,除推進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電價改革亦是能源價格改革核心,而且電價改革不僅是能源問題,還牽涉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有關鍵作用。
環保業產值料破萬億
為加快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已完成徵求意見階段,短期可望出台,規劃將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與環保服務等六大領域。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指,去年環保產業總產值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今年可望超過1萬億,相信未來一段時間,環保產業每年可保持15%至20%增長速度。
目前擁有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的企業,有從事餘熱發電的格菱(1318),而照明產品是高效節能產品的表表者,代表有雷士(2222)及達進(515),中國趨勢(8171)的合同能源管理(CEM)亦是節能服務產業的代表。環保方面,中金再生(773)及東江環保(895)從事廢物回收,中國水務(855)、光大國際(257)可處理污水,兩大電力企業華能(902)及華電(1071)亦計劃進軍脫硫脫硝產業。
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受惠股
─節能環保─
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服務
相關股份:格菱(1318)、中國趨勢(8171)
高效節能產品
相關股份:達進(515)、雷士(2222)
廢物回收
相關股份:中金再生(773)、東江環保(895)
污水處理
相關股份:中國水務(855)、光大國際(257)
脫硫脫硝
相關股份:華能(902)、華電(1071)
─新能源汽車─
電動車
相關股份:華晨(1114)、中大國際(909)、比亞迪(1211)
電池
相關股份:天能動力(819)、超威(951)、光宇(1043)
電網/充電站
相關股份:中石油(857)、中石化(386)
─新能源─
核能
相關股份:中核國際(2302)、哈爾濱動力(1133)
太陽能
相關股份:興業太陽能(750)、中國保綠(397)
風能
相關股份:金風科技(2208)、龍源電力(916)、大唐新能源(1798)
─新材料─
稀土
相關股份:中國稀土(769)、江西銅業(358)
特種玻璃
相關股份:中國建材(3323)、中材(1893)
工程塑料
相關股份:中國聯塑(2128)
高性能材料
相關股份:海東青(2228)
─新一代信息技術─
硬件
相關股份:TCL多媒體(1070)、創維(751)、中國無線(2369)
電訊設備
相關股份:中興通訊(763)、中通信(552)、京信通信(2342)
網站/增值服務
相關股份:騰訊(700)、阿里巴巴(1688)
─生物─
生物技術藥物
相關股份:聯邦制藥(3933)、中生製藥(1177)
農用生物產品
相關股份:中化肥(297)、海油化學(3983)
─高端裝備製造─
航天科技
相關股份:中航科工(2357)、航天控股(031)
軌道交通
相關股份:南車時代(3898)、中國南車(1766)
海洋工程
相關股份:中海油田(2883)、巨濤海洋(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