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樓市從金融海嘯中迅速復原,發展商爭相搶地,將2010年政府土地拍賣收入推向歷史高峯的逾450億元,多幅九龍住宅地皮更相繼締造樓面地價新高。不過,由於預期2011年經濟會較波動,難以評估賣地收入能否再創新高。
政府2010年共拍賣12幅住宅地皮,只有柴灣連城道地皮未獲發展商青睞,其餘均成功售出,為庫房帶來425.74億元收入,連一幅以招標方式售出的沙田商貿地、青衣物流地及加油站地皮,收入更逾452億元,超越97年約430億元,締造新紀錄。
不排除恢復定期賣地
其中,政府主動推出拍賣何文田前山谷道邨二期,及山頂聶歌信山道兩幅豪宅地,在發展商爭奪下,均晉身為百億地王。新地(016)今年6月以每呎樓面地價1.25萬元奪忠孝街地皮,刷新2006年信置(083)奪九龍塘廣播道地皮樓面地價紀錄後,嘉里(683)與華懋隨後爭奪的九龍塘義德道兩幅地,又再創新高。
雖然政府揚言2011年勾地表新增土地可建逾1萬伙,並不排除會恢復定期賣地,意味供應增加,但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認為,樓市周期似已近頂,加上政府不斷出手遏市,環球及中國的金融經濟來年都有難以預期的大波動,故相信發展商會審慎觀察後市走勢,投地意欲應不如今年進取,難以評估賣地收入能否再創新高。
此外,政府今年補地價收入達356億元,扣除09年已達成補價協議的馬鞍山落禾沙項目,也有約260億元,較去年增近倍。然而,來自會德豐地產及新世界(017)合作投得發展權的尖沙嘴柯士甸地鐵站上蓋項目,和新地元朗YOHOTown三期,兩項目補價約佔19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