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政策完全「估你唔到」,在市場加息預期降溫之際,人行卻選擇聖誕日加息0.25厘。內地負利率問題嚴重,近日貨幣政策工具亦失效,本應一早要加息。單是10和11月兩個月內,住戶存款淨流出約5千億元人民幣,顯示通脹預期升溫下,有更多資金流入資產市場。
人行突然加息,給予市場的教訓或是叫大家不要過份相信內地輿論及專家意見。記得月初人行僅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其後出現一面倒意見指年內甚至短期內加息機會大減。
內地報章及學者力數加息時機未到,上調準備金是最佳選擇,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指,加息會引發熱錢,連央行內鷹派的李稻葵亦改口風,指加息或對經濟有影響。這是出於偶然,抑或有預謀降溫,操控市場對加息與否之預期,值得懷疑。
勿過份信專家意見
觸發今次加息,通脹並非主因。正如中投香港董事長劉遵義所指,內地通脹問題在於食品價格,單靠加息是不能扭轉。真正令人行、甚至中央更高層次決定加息,導火線是上周財政部3個月期國債流拍,兼且市場利率持續上升,7日期回購利率更升至3年高位,即日回購利率亦一日內上升近1厘,而且一、二手票據市場出現利率倒掛,二手市場息率較一手市場高,令當局終於明白,靠增發票據的公開市場操作工具已經失效。
加息無疑消除市場不明朗因素,但不能忽略的現實是內地已步入利率正常化周期。調高利率一直被視為內地大殺傷力重型武器,不同部委之間出現分歧及角力,現在證明中央沒有放棄運用市場價格工具去調控經濟過熱問題。
加息對內銀股本屬正面,但長期定存利率升幅大於貸款息率增幅,加上內地近日吹風,會加大差別準備金率的運用,對內銀股是一大不明朗因素。
個別部委堅持來年新增貸款維持7萬億元左右,導致發改委、人行、銀監會的博弈。可見將來內地政策訊息將相當混亂!
胡孟青
作者為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