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如果冇夢想,同條鹹魚有乜嘢分別?」不想做鹹魚,一定要有所犧牲。亞運新鮮出爐的滑浪風帆米氏板銀牌得主陳晞文(Hayley)只有19歲,四年內停學三年,沒時間拍拖,幾乎每日浸在海水中練習,滿身傷痕,只希望以青春換來一個奧運參賽資格,成就奪取奧運金牌的夢想,當「李麗珊」第二。
受傷無數堅持練習
Hayley與一般人眼中的90後有很大分別,05年加入港隊至今,訓練佔據其大部份時間,08年中她為了訓練停學兩年,連高級程度會考也沒有參加,其間她受傷無數,試過撞爛手背,扶不到板亦照樣練習;腳部受傷縫了六針,在土耳其仍堅持比賽,「入晒鹹水、發炎,父母命令一定要停,我先喊住返香港」。她的堅毅沒有白費,09終在巴西的世界青少年帆船錦標賽奪冠,從此成為港隊新貴。
Hayley是家中獨女,父母是醫護人員。她自小有哮喘,父母希望她多做運動,讓她學棒球、滑浪風帆,她最終選了後者,一學十年。「當時只係玩玩吓,冇諗過入港隊」,95年起她在英國生活多年,沒有見識過96年全港鋪天蓋地慶祝「珊珊」(李麗珊)奪金的新聞。約12歲時在赤柱獲「珊珊」親自教導時,竟有眼不識泰山,「當時唔知珊珊係奧運冠軍」。
在香港一次公開巡迴賽中,她卻贏過珊珊,「記得喺赤柱比賽,四個分站中第一個站我攞第一,之後當然俾佢追番啦,當贏咗o架啦,好開心o架」。15歲在長洲奪青少年滑浪風帆總冠軍時,頒獎給她的正時這位大師姐,「好記得當時佢仲鼓勵我」。
她與珊珊的丈夫黃德森(Sam)也十分有緣。在她的成長期阿Sam一直教導她,早前阿Sam又協助她參加香港大學的精英運動員計劃,今年透過此計劃入學的共有14人,Hayley是其中之一。她憑會考27分之佳績,循非聯招途徑入讀文學院,主修英文。
Hayley是全職運動員,入學後每天與時間競賽,每日不停在大學、體育學院、赤柱及美孚住所之間來來往往,「返屋企已經7點,唔會點睇電視,因為想陪多啲家人,同佢哋傾偈」,拍拖當然不在其日程之內,「父母擔心我唔知幾時拍拖」。
夢想2016奧運奪金
各種犧牲也是為了追逐其夢想──奧運金牌,「全部隊友嘅目標其實都係想好似珊珊咁」,要圓夢首要就是奪得奧運參賽資格,因此訓練對她來說極之重要。明年1月起,她又會停學一年,專心備戰各大賽事,爭取2012年倫敦奧運僅有的一男一女參賽名額,「師姐陳慧琪好叻好快,唔少後浪都好厲害,但我都會努力去爭取」。
當然,她還年輕,即使未能參加倫敦奧運,2016年於巴西舉行的奧運會對她來說,仍是充滿希望:「09年喺巴西攞首個大賽冠軍,如果2016年又喺巴西攞奧運冠軍,會好完美。」說這番話時,她笑得很燦爛,有夢想始終是幸福的。記者張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