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討苦吃、自取其辱的申亞 - 奉己

自討苦吃、自取其辱的申亞 - 奉己

盛世多盛事。繼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之後,香港也磨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不過跟內地為了「百年圓夢」而萬眾一心的架勢相比,特區政府申辦二○二三年亞運會引發了很大爭議,問題的核心就在於一個「錢」字。
剛剛結束的廣州亞運總共投入資金超過一千二百億元人民幣,足夠舉辦五次南非世界盃。倫敦當局不相信舉辦一屆奧運會能夠復興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所以乖乖承認二○一二年奧運會將不參照「北京模式」。曾經的宗主國尚且如此低調,作為經濟高度發達地區,就算香港不必像廣州一樣投入巨額資金搞甚麼基礎設施建設,四五百億港元又能辦一屆怎樣的亞運呢?
拋開建設體育場館的三百多億元開支不談,其實,無論申辦亞運的直接成本究竟是一百四十五億元、六十億元,還是計算通脹率和物價指數後得出的九十三億元,都只是預估數字。南非世界盃最初的預算也只有十多億美元,結果總投入竟高達三十五億美元,而十幾座足球場的長期維護費用更是無底洞。香港申亞雖說不至於令全體市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但若將這筆資金直接投入社區和學校,用以資助有前途的運動員,不但有助於普及體育運動,提升市民健康水平,甚至可能培養出更多的黃金寶、黃蘊瑤。
亞運盛會廣州辦得,香港自然也辦得。問題是如此前仆後繼,二者難免會被人拿來一較短長。區區六十億元投入還不到廣州亞運的一個零頭,自討苦吃的辦一屆狗尾續貂的盛會,難道只為自取其辱不成?
話說回來,有中央政府這個堅強後盾的大力支持,錢絕對不是問題。可要向阿爺伸手,必須做個乖孫。這個質疑,那個反對,豈不是破壞和諧嗎?
奉己
大陸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