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能治療肝膽疾病及流感的「小柴胡湯」,是中醫師廣泛採用的複方,但香港中毒諮詢中心每年最少接獲5至10宗飲用類似小柴胡湯複方引致肝受損個案,當中兩人出現急性肝炎,相信是柴胡及黃芩等中藥材引致。有中醫師表示,本身需服食多種藥物或體質屬陰虛火旺的人士,飲用小柴胡湯有可能損害肝臟。
記者:陳沛冰
聯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顧問醫生周泰年表示,該院於05至07年接獲182宗急性肝炎個案,與中毒諮詢中心及瑪嘉烈醫院毒理參考化驗室分析後,認為當中5宗極大可能(highlyprobable)、另有16宗則很大可能(probable)由中藥引致。
小柴胡湯本身無害
周表示,兩名極大可能因中藥引致急性肝炎的病人,曾飲用類似小柴胡湯複方的中藥。當中一名患流感的27歲女病人,飲用的複方包括黃芩及白芍等藥材,飲用一劑藥後病發,肝酵素較正常高約5倍。
另一名47歲男病人因上腹痛,飲用包括柴胡及牡丹皮等藥材的複方中藥。他飲用一至兩周,每周飲兩至三天。服藥10天後出現黃膽,肝酵素較正常高約30倍。兩人的複方均由中醫師處方,份量正常,化驗顯示中藥材並無雜質及毒素;他們停藥及治療後康復。
周泰年表示,台灣及日本等地也曾有人飲用小柴胡湯後肝受損,內地有文獻指小柴胡湯是最常引致肝受損的複方。小柴胡湯本身無害,相信是個別病人體質問題,飲用後出現不能預計的過敏反應。該院接獲的病人所飲用的複方,沒寫明是小柴胡湯,但經專家覆核,證實藥材組合及成份很接近小柴胡湯,只是有輕微調校。
由於病人未必知道服用中藥後會否有副作用,他建議市民,若飲用中藥後出現小便深褐色、面黃、惡心及沒胃口等病徵,要立即求診。嚴重急性肝炎可引致肝衰竭甚至要換肝,服食中藥前也必須諮詢中醫師意見。
體質虛易有副作用
註冊中醫師彭明慧解釋,小柴胡湯源自東漢,材料包括柴胡、黃芩、人參、灸甘草、法半夏、生薑及大棗;中醫師會因應不同病症,調整藥材及份量。小柴胡湯可治療感冒、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疲勞、脾胃功能差及慢性肝炎等肝膽疾病。柴胡含有「柴胡皂甙B」的成份,對肝細胞有很輕微毒性;攝取過量而病人體質偏虛易有副作用。
彭明慧表示,酗酒或需服食多種藥物人士,本身肝臟欠佳,飲用小柴胡湯會增加肝臟負荷及不能分解毒性,因而令肝臟受損。陰虛火旺的人會出現口乾、口苦、手足心熱、生痱滋及間中便秘的症狀,不宜服用柴胡,否則會令肝臟更虛。一般成年人及小童分別先服用一周及3日,再視乎病症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