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透視:2011年!香港加油! - 郭小民

國策透視:2011年!香港加油! - 郭小民

人行與金管局在聖誕假前,達成優化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機制,有關措施可以降低中央對熱錢泊港的疑慮,放手本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中央今次不足兩個月內對港重開購滙額度,且倍增至160億元(人民幣.下同),金管局更設200億元常設資金池,更重要是讓香港全面參與前海規劃。小民覺得,上述兩事足以體驗香港有麝自然香的道理。
回歸以來,由前特首董建華至曾蔭權,香港總是予人不停要求中央送「禮物」的感覺,期內,中國變成全球吸資「磁石」,香港在中國的資金貢獻非唯一,加上自由行助港過難關,久而久之本港浮現一些自我「矮化」的心態。
從跨境貿易結算「小風波」,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規劃》,前海規劃從法制與管理、由考慮開放人民幣資本賬,以致三網等,內地讓前海「先試先行」所有中國未敢全面改革的。
前海規劃這重頭戲主角,中央一個是小生,港是花旦,在「一國兩制」的劇本中,小生戲份仍重,因為要把關,讓任何事情都可推倒重來,中央在前海規劃中,絕對輸得起。香港這旦角,小民認為演好本份便可。在前海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眾多領域中,小民認為香港在金融服務環節上處於強勢,日後亦要善用。

法制突破借港經驗破冰

打從青啤(168)開始,香港為內地國企與民企集資無數,今年的俄鋁(486)、明年Prada等,港交所大門已為全球企業打開。儘管中國崛起令滙控(005)等企業表態要到上海上市,前海規劃赤裸裸認定香港優勢,不然法制突破,不用借香港經驗「破冰」。
小民眼中,法制的「先行先試」,較開放人民幣資本賬更重要,香港至今仍備受中央重視,就是上海與深圳均缺乏如法制、運作效率、甚至社會治理及人的服務態度等軟件,香港不但有,且行之有效,要堅持下去。
小民不是說高傲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處長丁力,早前對本報談前海規劃對本港帶來危與機時,令小民最深刻是他提到深圳與香港在金融誠信制度上亦很難接軌,內地國有銀行對國有企業均給予較高誠信評級,但對民企誠信評級則較低。
提到兩地,丁力指港府是「積極不作為」,但廣深是「作為太利害!」兩地有改善地方。無錯,香港做好本份,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捨我其誰。
郭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