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貨幣貶值 投資天然資源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貨幣貶值 投資天然資源 - 潘國光

近日金融市場的焦點仍然集中在歐洲國債問題,連帶港股的成交也明顯疏落,但商品市場卻十分熾熱,包含19種商品的CRB商品指數連續多日創出兩年多以來新高,資金已日漸反映由美歐日量寬政策所衍生的通脹壓力。
過去兩周,多間評級機構對美歐信貸前景作負面評論。美國10年期孳息高見3.5厘之7個月高位後略回落,法國的信貸違約風險升至有紀錄以來最高。美滙指數表現持平,歐元兌瑞郎、英鎊兌瑞郎均創下歷來新低,亦暗示未來月份歐債危機或有餘波。
全球資金正持續流入大宗商品市場,當中貴金屬及能源價格近日於高位整固,因此未見大漲,可見商品升勢主要由農產品、食品及基本金屬價格所推動。銅價於上周二再創歷史新高,橡膠亦創歷史新高,石油創兩年新高,玉米則創6周新高;過去3個月,棉價升近六成、白銀升四成、糖價升近四成、汽油升兩成半。

金價明春看1500

有評論認為,大宗商品價上升反映市場對美歐經濟復蘇前景較有信心,筆者不同意。由於波羅的海貨運指數持續創出多個月新低,表示市場對全球復蘇及貿易前景仍有戒心,近日商品價格的升勢,主要是受到因美歐公債問題引發的避險情緒,以及因美歐日量寬導致全球投資者逐漸面對貨幣貶值及通脹升溫等因素所推升。
筆者認為,資源價格早前在技術超買後回落,預計在一至兩周內會完成調整,相信金價在明年2月或之前會觸及1500美元,屆時銀價料會升至35美元,油價則升至100美元,至於歐元兌美元期間料變化不大,商品貨幣相對美歐日圓的表現都較佳。
由於筆者在本欄於過去逾一年多來,持續看好天然資源類別相關項目,若讀者已持有相關資產比例偏高(如佔組合比重超過三成),或於今年甚至去年較早時間已入市,或對近期市場的波動感不安,可考慮於現價適量減持。
至於持有比例偏低的,或風險喜好偏高的,或尚未建立長線核心部位的,則應考慮逢低承接相關項目,特別是與貴金屬及能源相關之項目。未來一年,美歐公債及貨幣均存在大幅貶值之隱憂。因此,全球通脹前景正醞釀急速惡化。正如筆者在上文所指,此次通脹主要由貨幣貶值帶動,故投資者要對抗通脹,較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投資在貴金屬、天然資源等項目。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