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受傷 按摩中心拒賠

拔罐受傷 按摩中心拒賠

香港按摩店越開越多,按現時法例,如按摩中心沒有按摩員為異性顧客提供全身按摩服務,便毋須申領按摩牌照,而現時大部份按摩師均以自僱形式在按摩中心掛單工作。有讀者早前在按摩中心拔罐,疑師傅失誤致背部受傷,按摩中心以按摩師為自僱人士拒絕賠償。市民光顧按摩店,宜先了解業內情況,以保障權益。

宋小姐早前與朋友去到灣仔一間按摩中心享受按摩服務,其友人揀選了拔罐療程,按摩師將10多個真空罐放在她的背部便離開。

指按摩師屬自僱人士

約30分鐘後,宋小姐發現友人背部被「拔」至出現血水,遂即時通知按摩師將罐取走,惟背部皮膚出現水泡,即到醫院求診,獲診斷為微絲血管破裂及皮膚發炎,須定期到醫院清洗傷口。
翌日宋小姐與友人向按摩中心投訴,要求道歉及承擔醫療費,卻被拒絕。宋小姐氣憤地說:「負責人話個按摩師係自僱人士,所以按摩中心唔會承擔責任,又話只會問吓個按摩師自己肯唔肯賠,令我哋好無奈。」
警方表示,直至2010年8月,本港的持牌按摩院共有157間,不過根據按摩院條例,若按摩院沒有按摩員為異性顧客提供全身按摩服務,毋須申領按摩牌照便可營業。換句話說,部份按摩院只須申領商業登記便可以「打開門做生意」。
消委會發言人指出,現時本港沒有認可的按摩師訓練及註冊制度,按摩師的資歷及水平未有監管,該會建議光顧按摩中心應索取單據,若單據上寫有按摩中心名稱,即使按摩師屬自僱人士,按摩中心也須承擔責任。市民若在按摩過程中受傷,應立即求診,索取醫生證明以便索償。

拔罐宜由中醫師施行

註冊中醫師杜宇春表示,拔罐有驅寒、祛濕、疏通經絡及紓緩肌肉疲勞的功效,原理是利用正負壓將皮膚表面吸實,將深層的濕熱透出,故做後皮膚會留有紅印,通常一個星期便消退,不會留有疤痕。
她續稱,一般拔罐分為「真空拔罐」及「傳統拔罐」兩類,真空拔罐以抽真空為吸力吸緊皮膚,而傳統拔罐的火罐則先用火燒過,借罐內氧氣被燃燒後產生的吸力吸實皮膚。「做拔罐一般約15分鐘,第一次做嘅人試做3至5分鐘就要停,若時間太長會弄傷皮膚」。
不少按摩院均有提供拔罐療程,市面也有出售「拔罐機」供市民買回家自用。杜醫師建議最好由中醫師進行,「註冊中醫師受過訓練,又受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規管,出現問題市民投訴有門,較有保障」。
個案編號:1110058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