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寫稿,喜歡多加英語在中文之後,為何如此,有兩個解釋,一就係中文名詞源於英文,為免誤會,加埋英文在後,以免讀者睇唔明,第二就係表演啦,當自己係讀者嘅英語老師。退休人士P睇稿睇得周到,兼且有時間,久唔久就寫信俾一位作者:「喂,你可能引錯咗英文喎?」其實呢啲錯誤可能係手民之誤啫,是故作者唔睬退休P。好難講嘅,依家未必有校對,有校對嘅話,人工未必高,睇漏英文串錯字,唔好勞氣。
大編輯請校對,好耐都未請得到,卒之有人應徵嘞,申請人有高級學位,大編輯又唔敢請咯噃,驚住人地做唔耐吖嘛,所以到依家為止,佢親自睇住一啲重要稿件,自己做埋校對,真係做到金睛火眼,返到屋企,有時瞓唔着覺㖭!將以上種種解釋俾退休P聽,佢表示諒解,但隨即又拎出一封投訴信俾左丁山睇,係佢寫嘅,話作者將rocktheboat變成中文「用石頭鑿船」,佢話:「點會係咁嘅意思呀?」左丁山唯有苦笑。
英文並非我地嘅母語,講寫英文好好嘅人,偶然都會犯錯。譬如陳方安生,前任現任高官之中,陳太英文公認冇得彈,但最近就俾褚簡寧捉到一個錯處(頭條日報,十二月二十一日)。陳太講政治改革,批評政府政改方案誤導,HongKongpeoplehadbeenlulledintoafalsesenseofcomplacency。褚簡寧認為不妥,佢又問過好多以英語為母語嘅人士,一致認為陳太應該刪去"afalsesenseof"呢四個字,雖然大家都明白陳太講乜,用多四個字都唔算係好英文嘞。
我地話識英文啫,其實係半桶水,故此每次見到褚簡寧,就向佢請教。其次問佢嘅中文譯名個名點樣嚟嘅呢?將佢嘅姓氏Chugani,譯做褚簡寧嘅仁兄仁姐,一定係高手,你叫左丁山譯嘅話,就會寫成「朱簡尼」囉。米高話:「當年我移民美國,住在華盛頓,一稿兩投,英文稿俾南華早報及信報,信報幫我譯成中文,總編輯沈鑒治先生為我譯名,就叫做褚簡寧。」唔怪得,沈先生學貫中西,先至諗到咁好嘅譯名,唐太宗時有名臣褚遂良,依家就比較少人姓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