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快恩恤安置癱瘓病人專家指仍需全面檢討需求

政府加快恩恤安置癱瘓病人
專家指仍需全面檢討需求

【記者王智君報道】四肢癱瘓的阿斌04年去信立法會要求安樂死,改寫了自己及無數癱瘓病人的下半生。33歲的陳先生早年發生交通意外,傷及頸椎導致全身癱瘓,加上醫院侷促和刻板生活,令他患上抑鬱症,耳邊時有聲音慫恿他了結生命。多得阿斌,使政府加快處理癱瘓病人的恩恤安置安排,讓他可以重投社區,有尊嚴地度過餘生。
陳先生02年駕駛電單車時不幸發生意外,頸椎第三及第四節受創,全身僅餘下頭、頸及右手能活動,當年他只得25歲。在醫院度過的三年間,他形容日子很灰暗,消毒藥水的氣味、刻板的生活節奏,還有侷促的活動空間都教他窒息,「我以為會成世住醫院,第二年開始有抑鬱同幻聽,聽到有人講粗口鬧我,叫我去自殺」。

醫院限制多長期受拘束

他05年成功向政府申請恩恤安置,與內地來港的太太搬至將軍澳一個約300方呎的公屋單位。房屋署按醫院建議增設輔助器材及改建單位,加闊浴室門口,在大門口設置斜台及安裝天花吊機等。
由於身子不能挺直,陳先生惟有用粗帶子把身體縛在輪椅背上,以免身體滑落。可以想像,胸口長期被束着必不自在,但總比獃在醫院理想,「家生活自由啲,醫院好多規限,食飯瞓覺都限時限刻」。他說閒時會獨自到樓下公園或商場散步,呼吸新鮮空氣。若想走遠一點便需別人陪伴,近年曾遊覽濕地公園、昂坪360及志蓮淨苑等地。

全身癱瘓的陳先生示範如何用頭部控制電腦系統,令室內家電自動開關。

政府被踢一腳才走一步

43歲的林先生原於建築地盤工作,今年2月因工業意外受傷,導致下半身癱瘓。他表示,意外發生前一家六口居於西環一個200多方呎的單位,根本容不下輪椅,「成日坐喺床,心情特別唔好」。恩恤安置申請獲極速接納,「3月申請,5月睇樓,8月就入伙,新居有600幾方呎,出入洗手間完全冇問題」。陳先生最怕旁人的奇異目光,「好驚啲人眼望望!」
九龍醫院脊椎及骨科康復服務副顧問醫生何展雄表示,政府對癱瘓病人支援表現被動,被踢一腳才走一步,建議政府全面檢討病人需要及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