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導賞團了解港漁業

漁民導賞團了解港漁業

【記者林社炳報道】漁護署充當「紅娘」,串連漁民與旅行社,試辦為期半年,合共120個「香港漁民文化與海洋及地質資源導賞團」,費用獲政府資助,配合學校通識教育課外活動,加深學生對香港漁業歷史了解。

漁民文化變旅遊資源

幾十名中學生坐遊艇出海,到西貢糧船灣海面。75歲的石長妹搖動搖櫓,好讓丈夫示範漁民如何下網捕魚。20多年前轉型開辦出租遊艇的漁民石華有,經漁護署培訓充當旁述員,講解捕魚工具、技巧、魚類品種等知識。合作夥伴旅行社的專業導賞員,把遊艇佈置成流動教室,掛上不同種類的紙板海鮮、魚網等。導賞員配合石華有一唱一和,補充香港海洋生態變化。遊艇又停泊在老漁民馬先生的糧船灣魚排,讓學生體驗養殖海魚,近距離觸摸、拍攝生猛的海產。
出租遊艇多年的漁民鄭景文說,漁民轉型生態旅遊,弱點是不善於宣傳推廣找客源。夥拍漁民推動生態旅遊的旅行社負責人張奎說,旅行社可找來客源,把漁民的文化遺產,轉化成可持續發展的旅遊資源。
張奎說,目前經營高質素深度的漁民文化旅遊,每位收費1,200元,深受日本及外籍遊客歡迎。只要調校每團人數,調整收費,相信可吸引市民,付出較高收費,體驗更深度的漁民生態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