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談及英國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後各種拯救方法,當然最終的方案是鑽「救危井」(ReliefWell),即在附近鑽井至出事井之井眼,再施以壓力來防噴。這是高科技、高難度、高風險和高費用的動作,完全靠計算及高科技電腦實時控制鑽頭方向,水下鑽入地底「導航」去找回出事井的地層下「井路」插入,有如蓋上眼睛、在黑夜水下限時大海撈針。
BP現時兩口「救危井」已開鑽,並已鑽至一萬呎深,預備水平轉向,但估計工程需時多月才見成果,可惜油污已造成生態大災難,魚、鳥、水下植物死傷無數。
美國總統奧巴馬亦出來要BP負責,BP律師則指是Transocean施工出錯,Transocean則反駁是注水泥公司哈利百頓(Halliburton)失職,各有各說法。但時至今日,BP依然不肯讓公司以外人員參與,而美國海上國土資源局局長則引咎辭職。
奇怪的是,事發之後,國際油價下跌至每桶65美元,這是反常現象。因為每次油污事故都有助油價上升,主要是政府收緊環保工程條例,油公司要多花錢,成本上升,油價要上升才有回報。
堵塞漏油BP代價大
以現時海上深海鑽油的高成本,油價要到70美元才有錢賺,故此國際油價70美元是下限,兩年內一定高見100美元,50美元的油價相信不易重演,假若出現,將是全球經濟大蕭條,不是好事。
長線來說,業內看油價是有升無跌,20年內會升至1000美元,石油資產將是天之驕子。BP近期因油井漏油事故,以致臭名遠播,街知巷聞,市面上更傳言BP可能因此次事件而導致財困破產,甚至傳言會被中國公司收購而消失。
鄺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