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懂分散投資平衡風險,可減少金融災難中的損失,但要向兒童灌輸這道理不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統計博士鄭振和藉遊戲,培養兒童留意時事對不同資產的影響,學習分散投資的概念。
記者:黃碧珊 高明輝
攝影:梁鑑章
傳統理財教育,離不開節儉儲蓄、積少成多等道理,但現實中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其實時事政局的變動,會對股票、債券、外滙等資產有不同程度影響。鄭振和研發「全球動態資產配置系統」(GDAA),分析金融市場及不同時事新聞的風險因素,「該系統用來量度市場有多緊張,越緊張的市場越容易下跌。」最近,系統測量數據便反映,美國股市緊張程度不及債市。
不過,鄭振和在教學時發現,不少經濟系大學生及研究生,對身邊發生與經濟有關的事並不敏感,「很多金融系學生都會計算債券如何定價,但卻不知甚麼狀態下債券會有甚麼問題」,他認為要讓學生明白在讀甚麼,巧合下發覺小朋友透過玩遊戲學習比看漫畫更入腦。
鄭振和與心理及教育專家花了兩個半月,模擬現實世界,利用GDAA的分析結果,設計了一套理財遊戲。參與者化身基金經理或公司老闆,藉着不同的資產配置,在不同新聞事件如雷曼倒閉、911中,產生回報或承受虧損。
平衡風險增勝算
小朋友文字認識有限,加上專用名詞,遊戲可能會顯得太艱澀,但鄭振和說:「對小朋友來說,遊戲沒有分難與不難,只有好不好玩。而且小朋友像海綿,年紀越小受外界誘惑較少,吸收力越高。」為了取得勝利,小朋友會記住財經大事對資產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下,啟發對時事的觸覺,「有家長說,吃飯時看見電視新聞報道南北韓戰事,一般小孩不會有甚麼反應,但他的小孩會自言自語說油價、債券。」此外,一名9歲的小孩,在遊戲卡見過歐元的符號(€),因家裏財經雜誌封面是歐元,所以拿該雜誌翻閱。
鄭振和認為,小朋友透過遊戲對財經了解有多少並不重要,最重要是有理財概念。有小朋友玩了多次,仍將籌碼放在同一種資產上,但經提示,漸漸明白需將風險分散,才可增加勝算。
分析時事選取資產
「全球動態資產配置系統」(GDAA)的原理是每星期從彭博新聞7000條頭條新聞中選出25條,畫出財經漫畫,分析金融五大市場及風險因素,再藉系統評估風險及選取資產。
亞洲環球財富管理公司聲稱系統曾成功預警金融海嘯、雷曼兄弟破產、南歐國家主權評級危機,以及預測09年全球投資市場反彈,又表示利用該系統作「模擬投資組合」,在過去6個月內累積回報達21%。至於香港,未來將會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詳情仍在洽談中。
標普500隨時下跌
現時該系統預測,標普500指數很快會下跌,至於何時會跌?鄭振和稱,「若它的指標太高,則表示市場很劇烈,但仍不能預測何時下跌,但可以隨時發生。」
至於系統能否在港應用,有份參與研究的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商學院統計計量研究所教授赫德勒指,他們未進行有關研究,「沒有市場比香港更國際化。」鄭振和指:「中國通脹是關鍵」,按傳統經驗,若通脹率超越6%至7%,通脹有可能失控,中港樓市均會下跌。
鄭振和簡歷
2010年至今:
日本早稻田大學社會系統工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2008年至今:
台灣交通大學應數系數學建模與科學計算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2006年至今:
鉅融資本管理公司CEO
2005年:
台灣逢甲大學財務金融所兼任助理教授
2003年至今:
騰網知識科技開發CEO
2002年: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統計博士
沃夫岡.赫德勒簡歷
2007年至今:
德意志銀行指定項目顧問
2001年至今: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研究中心主任
2002年至今: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之常任國際顧問
1992年至今: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商學院統計計量研究所教授
1982年:
德國海德堡大學統計博士
韓戰蔓延不利中國
左圖為12月3日綜合GDAA系統資料的每周財經漫畫市場風險因素分析:
心理:歐債危機加劇,需慎防流動性風險。
經濟:美國QE2帶動消費,有利經濟復蘇,就業仍需觀察。
策略:美嚴查內幕交易,問題基金面臨贖回潮,恐令泡沫爆破。
政治:朝鮮半島戰火若蔓延,不利中國經濟發展。
環境:拉尼娜現象可能帶來嚴寒風雪,加速新興市場通脹失控風險。
小朋友贏大學生
鄭振和設計的遊戲分兩部份,第一階段模擬實際市場運作,不同資產配置,在遇到公佈經濟數據、市場人士言論、等不同事件時,由於不同風險評估對資產造成衝擊,會影響投資盈虧。第二階段純粹是參與者對戰,互鬥手上籌碼多寡。
被問到有否跟小朋友玩自己參與設計的理財遊戲,鄭振和靦腆地說:「跟8歲姪女玩過。遊戲第一部份通常是我贏,但第二階段,因考記憶力為主,姪女多為遊戲最終勝利者。」他更說,一班6至12歲的小朋友,與平均年齡22歲的大學生及研究生對決,結果小朋友擊敗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