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各處家長為了替孩子找到專家治病,近日紛紛到北京求醫,於寒風中露宿在醫院的空地通宵排隊,或租住附近的板間房,處處可見。
帳篷紙箱擋風雨
清晨約5時半,等待掛號的隊伍已經在院內拐了幾個彎。據統計,12月北京兒童醫院日門診量多次突破8,000人次,而北京去年的醫療總人次是1.38億,大多數人都希望找專家看病,但全年的「專家號」只有約178萬個,顯示在北京求醫的艱難。大批病童求醫造成掛號難、住院難、床位緊張、醫務人員工作負擔過大,讓醫患雙方都疲憊不堪。
「我的腳趾快要凍掉了。」來自河北的父親說,他的孩子得了腎炎,與許多外地家長一樣,因孩子的病在當地醫院無法治癒,出於無奈才來京求醫。通宵排隊的隊伍中,有的家長搭起帳篷為孩子遮擋風雨;有的家長用紙箱圍着地鋪,以遮擋直竄入孩子被窩的寒風;還有一家三口緊緊地擠在一起,爸媽用自己的體溫溫暖孩子。
醫院附近的小區裏,有些居民把房間用木板分隔成板間房,租給前來求醫的家長及病童。一間不足50平方米的兩居室被分隔成了八個板間房,每個間隔只有三、四平方米,進門就要上床。來自甘肅的一對農民夫婦與得了腎衰竭的3歲孩子,在等待診治期間,每天除了支付30元人民幣的房租,只捨得買幾個燒餅充飢,幾天來,孩子和他們一起啃燒餅,顯然營養不足。
有醫生稱,雖然很多醫院都開設兒科,但專業人才有限,加上兒童大多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病徵,器官亦比成人脆弱,讓很多醫生拒絕接診或手術,直接造成病童醫患供求嚴重失衡。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