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有一座庭園喚「無鄰菴」(中文與「庵」同)。比起清水寺八坂神社三十三間堂等,它不算出名,好些旅遊天書找不到。位於左京區南禪寺草川町,坐巴士在京都美術館下車便見。以前入園料是¥400,現在當然加價了。休園日每年十二月廿九日至翌年一月三日。
無鄰菴是明治時代日本著名政治家山县有朋,特邀庭園建造家小川治兵衞(七代目)監督。借東山為景,還有人工湖、假山、溪谷、水池、曲流、茶室、洋館、枯山水庭院……佔地約3,135平方尺,1896年完成。是明治時代非常流行的「自然風」。
由於不是景點名勝,感覺有點冷寂,與名字倒很配合─我們來亦因為帶鬼氣。花費大量金錢心血建造之庭園美景,無人欣賞分享,有何情趣可言?
且中國的「無鄰」並非好話:「坐歌空有待,行樂恨無鄰」、「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還有聖人曰「德不孤必有鄰,德孤必無鄰」─品德影響無人為伍。作為政治家,這是「下場」而非「目的」。一開始就預告寂寞孤高,或者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