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明年信貸規模應該是多少?原來兩大部委──發改委與人行就新增貸款額度意見分歧,《經濟觀察網》昨爆料,披露發改委最初向國務院上報規模為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而人行建議規模為6.5萬億元。最終發改委向國務院上報7.5萬億元額度,與今年一樣。記者:周燕芬
發改委決定明年信貸額度,是從經濟大局着想。接近發改委人士稱,雙方達成共識的基礎,是經濟增長不能下降得太快,政策不能控制得太狠。但同時也要防止金融的系統性風險,重點防範熱錢。
地方融資撥備增 損內銀
明年7.5萬億元額度若是真,企業家以至市民,可鬆一口氣。不過,銀行家則要面對既喜且憂之局。因為中銀監近日收緊規限地方貸款提撥。
在新例下,德銀估計將令內銀股明年稅前盈利降低13.1%,當中對農行(1288)的打擊最大,跌幅達46.2%。
令內銀股處於險境的新例,就是中銀監將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風險,按現金流覆蓋比例劃分為全覆蓋、基本覆蓋、半覆蓋和無覆蓋4大類,風險權重依次為100%、140%、250%和300%,地方融資平台風險權重提高,將直接影響銀行的資本充足率。
德銀報告關注新要求下,銀行需要為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增加新撥備,該行預期將會影響內銀股明年的稅前盈利表現,當中以農行打擊最甚,招行(3968)影響最少。
報告估計銀行業對地方融資平台的貸款,有61%貸款能獲100%現金流覆蓋;稍次級風險(現金流覆蓋率只有70至100%)佔13.5%;再次級(覆蓋率只有30至70%)佔13.5%;風險最高級別(覆蓋率低於30%)佔12%。
新的風險加權安排,將令銀行業的風險加權資產增加3.5%,以及令一級資本充足比率降低0.34%;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939)和工商銀行(1398)的一級資本充足率將分別下跌45點子、38點子和39點子。
面對保經濟控風險兩難
巴克萊報告則估計,農行的一級資本充足比率會降低66點子,招行則降低4點子。中銀國際報告分析,有關措施將對銀行資本充足比率構成壓力,不良貸款將會增加,但仍會在可控之內。該行相信在執行措施期間,當局會配合銀行以避免造成短期打擊。
過去兩年,內地信貸規模猛增,由09年底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從5萬多億元到6萬億元,再增至現在的7.38萬億元,為中國銀行業埋下風險隱憂,當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風險最受關注。
中銀監主席劉明康於本周初更表示,地方融資平台給中國銀行帶來的風險最大,也是房地產貸款所面臨的最大風險來源。對於有銀行「大而不能倒」的說法,他認為,「理論上再大也要倒,不能有道德風險。」
中央面對保經濟與控制銀行風險,最終選擇了7.5萬億元新增貸款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