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拿出來救市的大水炮,其中大部份是靠空殼公司(官方名稱是「歐洲金融穩定機制」,簡稱EFSF)發行的合成債券。有樂觀的評論認為,合成債券是歐洲統一債券(EuropeanCommonBond)的第一步,我認為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EFSF所發的合成債券就像一家「有限公司」的借貸,是有上限的,即使公司倒閉、資不抵債也不用上身,因為股東最多只會輸掉投資而不會輸凸。歐盟各國就是EFSF這家空殼公司的股東,德國是大股東,但投資是有上限的,假設EFSF發出10元合成債券而德國佔30%,則德國最多是輸3元,不用代還其餘的7元(實際架構當然更複雜,包括一般合成債券常用的「多餘抵押比例」Over-collateralization,和空殼公司常用的名義董事和股東等)。
反之,真正的歐洲統一債券是「一家人」的借貸,是沒有上限的,如老婆借了錢,假如一家人資不抵債,老公是會上身的。就如東、西德合併時,西德把整個東德的問題攬了上身。
德國務求「豬債豬還」
上周歐盟高峯會後,參與者皆「死辯」(Spin),希望令人感到他們達致一定的成果。但大股東德國不但否決了歐盟債券由「有限公司」走向統一債券,更拒絕擴大「有限公司」的融資金額,不願加大承擔,更成功確定2013年後,其他「股東」(西班牙等歐豬國)的個別負債只會「豬債豬還」,豬債的債權人可能要面對「豬債走數」帶來的損失。所以,暫時還看不到德國會把希臘這些遠房親戚的問題攬上身。
一個比較合理的結果可能是,德國等到適當的時機引爆「最豬的豬債」,迫使它們重組,減少德國的承擔;但同時會把情況沒有那麼差的豬攬上身,減少問題擴散。
我最喜歡聖誕節,記得以前長駐海外的十多年,每年總是回港和親友共度佳節。在信仰上,聖誕是紀念造物主化身降世成為貧窮人,憑着愛、經歷痛苦以救贖眾生。祝願各位聖誕快樂!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