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誰來謀劃香港未來發展? - 李平

蘋論:誰來謀劃香港未來發展? - 李平

特首曾蔭權一年一度上京述職,自2005年至今已是第六次。每一次,北京領導人都是先肯定特區政府的工作,再發出一連串訓示,而這些訓示往往引起官員、學者、傳媒的不同解讀,不只涉及對特首個人政績的評估,也涉及對香港政治、經濟發展前景的展望。
中國總理溫家寶昨日對曾蔭權提出三點訓示,包括要求香港保持金融穩定、提高香港金融競爭力;切實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突出的矛盾、着力改善民生;抓緊謀劃未來發展、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打下基礎。
由於北京領導人的訓示往往要顧及特首和特區政府的面子,以免外界再聯想到胡錦濤訓示董建華要「查找不足」就引致董特首「腳痛」下台,因此,要理解胡錦濤、溫家寶的訓示,勢必比較過往的訓示、參照目前的政經形勢。
溫家寶今次將維持香港金融穩定擺在首位,重視程度遠超往年,是否回應近期傳媒熱議的熱錢囤港問題不得而知。但曾蔭權前日在北京還振振有詞地表示:「這種熱錢的傳說,我相信沒有根據,我感覺這是廢話。」以廢話去回應內地官方傳媒的報道,以全球對冲基金規模只有16萬億去推論不可能有10萬億熱錢囤港,都只能說明港府對熱錢問題的輕忽。
香港各大銀行爭搶內地富豪理財服務,地產商爭搶內地富豪生意,證券行爭搶內地客,而內地富豪動輒在香港銀行、證券行存入數百萬逾千萬元,甚至以大叠大叠的現金購買豪宅,這些資金有多少是經合法途徑流入香港呢?本港親北京報章早前又引述廣東省官員表示,每年有1.2萬億元熱錢湧入中國,超過一半即6,000億元是通過游走於深港之間的地下錢莊。敢問港府:對在中港兩地暢通無阻的地下錢莊,掌握多少情況?內地富豪可以輕易地在中港兩地調動巨額資金,海外金融大鱷的能力會比他們遜色嗎?
在改善香港民生問題上,胡、溫幾乎是年年對曾蔭權耳提面命。曾蔭權今次特別向溫家寶提及港府已為最低工資立法、提供交通津貼、推出「關愛基金」,正是要回應北京領導人的要求,至於這些措施在香港是否落到實處、是否足以幫助弱勢社群,已不重要。
至於溫家寶要曾蔭權「抓緊謀劃未來發展」,雖然是有的放矢,但恐怕是所託非人。2005年,曾蔭權首次上京述職時,溫家寶已明確要求他重視「有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但曾蔭權六年來做了些甚麼呢?因此,溫家寶去年再度要求曾蔭權「更好地解決香港一些深層次問題」,今年明知曾蔭權在卸任前已難有大作為,只好寄望於他能做些「打下基礎」的工作。
其實,曾蔭權競逐連任特首時以「我會做好呢份工」為口號,其打工者的短期心態,已令內地眾多官員、學者不以為然。曾特首每年的施政報告,七拼八湊,所謂新十大基建,所謂三大支柱產業、六大優勢產業,又有幾多落到實處?惟望下屆特首在為香港的近憂遠慮尋找解決之道時,能聚集學界、政界的力量,而不是閉門造車。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