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民幣存款不斷壯大,參加銀行對清算行信貸風險集中問題,在金管局公佈的優化措施下,亦獲得解決,新安排是參加行經清算行中銀香港(2388),將存款戶口資金託管於深圳人民銀行,從而將商業銀行之間的授信風險,轉為商業銀行對央行的授信風險。金管局稱有關付息等具體安排,仍待商討。
銀行界人士認為,此舉是在短時間內,能解決信貸交易對手風險問題的最快捷及務實途徑,而人行屬主權國級別風險,個別商業銀行對其授信限額,可以非常大。
恒生銀行(011)總經理兼財資及投資業務主管馮孝忠認為,有關安排釐清了人民幣業務發展中,牽涉同業間授信額度的關鍵問題,有利長遠發展,隨着人民幣貸存發展逐步平衡,放入託管戶口資金亦會漸趨減少。
最快明年落實
根據優化措施,參與行將人民幣資金分設兩個賬戶,一個為配對人民幣貿易的支付賬戶,繼續開設在清算行內,毋須用作貿易支付的人民幣存款資金,則直接託管於深圳人行。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稱,經託管安排後,有關賬戶資金便不會計入清算行授信限額內,託管具法律依據的框架,運作簡單,冀包括法律文件和程序操作等細節安排後,明年能妥善落實。
銀行公會早前就解決清算行授信風險問題,作出多項建議,包括增加本港清算行數目、由金管局任清算行或該局擔保超出限額的授信風險。市場人士指,由該局任清算行或作出擔保,可能牽涉法規上修訂問題;若由人行直接提供擔保,則可能存在政治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