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仔靚女從來引人注目,正如半島酒店那樣,無論坐船還是搭巴士,路經的時候總禁不住望兩眼。雖然貴為一級歷史建築,但可以肯定九成港人沒有留意她屬哪種風格,維基百科說是文藝復興風格,亦有人反駁建築歷史範疇根本沒有這種分類,就讓專家表述,由羅馬帝國說起。
記者:蔡俊業
攝影:陳陶鈞、陳盛臣
鳴謝:部份圖片由李浩然教授提供
文藝復興風格?錯!
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教授直言,根本沒有甚麼「文藝復興風格」,「很多時唔係好多人知西方建築史是甚麼,於是有不少建築師就識少少扮代表!」他解釋,從字源出發,所謂「文藝復興」就是當年羅馬帝國崩敗後,歐洲經歷黑暗時代,到14世紀開始,威尼斯及翡冷翠(佛羅倫斯)等意大利沿岸城市政治趨穩,開始有錢,就希望重拾過往羅馬帝國輝煌時代的格調,包括建築,「於是衍生出一個籠統名字叫『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半島酒店於1928年開幕,新古典主義於當時世界甚為流行,而另一種稱為簡約古典主義(StrippedClassicism)的建築風格亦在20年代冒起,30年代最盛,「風格唔會一夜就轉,當時正值轉換期,所以半島酒店同時具備這兩種建築風格!」新古典主義的特徵就是柱狀多、注重裝飾:柱頭位置、屋簷有很多花樣裝飾。走進位於半島低座六樓的馬可孛羅套房,在窗邊往外望,清楚見到上方防潲水的簷篷,有明顯的細緻雕刻;走到街上,亦發現半島酒店的牆身有很多橫紋雕花,回到大堂情況就更明顯,柱頭共有76個Gargoyles(滴水嘴獸),此外天花亦有很多雕刻,包括在1994酒店裝修時無意發現的「TheGrandoldlady」天花雕像。
尚存近親瑪麗護士宿舍
而簡約古典主義,直接點說就是新古典主義的簡約版,「30年代納粹黨好鍾意這風格,追隨希特拉的AlbertSpeer就是這種風格的表表者!同一時期美國很多政府機構亦都好鍾意用呢種設計!」李教授說,本港的例子有興建於1932年,位於告士打道的灣仔警署,「所有橫樑同埋柱都追求簡約,幾乎無晒裝飾!」就肉眼所見,半島酒店就算是混合兩種風格,明顯地也是偏向新古典主義,只是拿它與舊香港會相比,半島酒店外牆的柱身的設計又稍為多一點簡約古典主義。隨着戰後香港經濟急速發展,與半島酒店同風格的建築物,李教授指,「以前有好多,不過都已經拆晒!」就功能和外貌而言,最近似的而尚存在的,只有興建於1937年的瑪麗醫院護士宿舍。而外國代表,則以三藩巿的PalaceHotel,跟半島酒店最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