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楊紫瓊演昂山素姬」新聞。
淚下。
是因為最直接的,你感覺楊紫瓊真有幾分像,像到,不知如何竟觸動了又抽象又具體的一些甚麼,以至於,你很自然就接受了能有這樣一部電影真是好,彷彿天造地設,一切原該如此,從今以後,如無意外,世世代代的人都可以看到這部電影,間接想像到昂山素姬前半生淒絕美絕的故事。
或者應該說,「有」這樣一部電影,絕對好過「沒有」這樣一部電影,儘管我們都知道,昂山素姬比楊紫瓊「更」美。甚至連名字,都要美到不可能:怎麼姓就會是昂山?名就會是素姬?一半是天下之至柔,一半是天下之至剛……但是,靜默,快快……勿再僭越解說這個來自天上的名字。
而我們可以信任楊紫瓊,多少因為她在銀幕上總是正氣的,也能演。許鞍華的《阿金》,她演得好。李安的《卧虎藏龍》,她演得更好。她在占士邦片、間諜片、戰爭片裏的英氣,正好隱約顯現一點陽剛。
畢竟,昂山素姬無從複製,所以只能說,間接,想像,但是,環顧今日影壇,實在沒有比楊紫瓊更適合的人選了。
然後是路比桑,不因為《Nikita》、《第五元素》,都因為《夜海傾情》、《Leon這個殺手不太冷》。信任。何況監製與編劇,籌備三年,真心一片。
然而真正令人(我)喜、悲交集的,除了不忍於昂山素姬自身的悲劇,恐怕也是難免「感懷身世」:連緬甸軍政府都開始溶冰了,我們自己的家國,何時才可以停止文字獄呢?
昂山素姬說:言論自由是民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