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籌備多年,且被市場譽為「中投二號」的中國國新控股昨正式在北京掛牌,註冊資本45億元人民幣,為央企提供整合操作平台,將續收歸一些規模小、微利、效益差、應退出市場的央企,掀起新一輪重組高潮。記者:林靜
哪些央企將會被「打包」,成市場關注焦點。據估計,資產規模逾千億元人民幣的53家大型骨幹央企,將可能直接晉級至整合後100家名單中,這些企業實力雄厚,且很多都關係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如軍工、石油石化、電訊、電力、煤炭及鋼鐵類企業。其次,部份實力較強、業績不俗央企也可能直接晉級。而規模偏小、業績不佳、偏離主業的央企,則有可能成為整合目標,進入國新公司。
細規模央企併入國新
內地多家證券商均發表報告,籲投資者關注央企重組概念股份,料相關板塊續成炒作目標。在港上市公司中,可留意確定為16家房產主業之一的中鐵建(1186)、鋼鐵巨頭馬鋼(323)與鞍鋼(347),及有望獲注資的五礦資源(1208)等。
基於利益分配,在內地,企業間重組非易事,國新公司為國資委旗下第三家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能出任一把手自然非泛泛之輩。寶鋼集團前董事長謝企華將出任董事長,現任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劉東生則擔任總經理。在本月初,五礦集團聯合兩戰略投資者發起設立五礦股份,國新公司便是兩間戰略投資者之一,其持股有2.5%。
中鐵建馬鋼勢熱炒
國新公司雖被形容為「中投二號」,但註冊資本與中投的萬億元難比擬,兩者投資策略亦不同,中投主要物色境外投資,國新公司則為優化中央企業佈局,專門從事國有資產經營與管理的企業化操作平台。國資委主任王勇表示,國新公司是資產經營與管理公司,不是生產經營企業,更不是投資公司。其任務有二,一是配合央企整合存續企業和非主業資產,二是持有併入央企資產並履行出資人職責。
國資委於03年成立時,已啟動央企重組。當年央企數量196家,至06年底減至161家,並冀2010年調整到80至100家。以現有122家央企計,國資委至少要重組22家央企才可達標。分析認為,國新公司的成立有助相關重組提速,「以前一家一家地退,現在一下子就可以打包十幾家公司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