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冬大過年,開唔開心都要開飯,連中環市面街頭氣氛都比平時寧靜,中環人個個好似慢咗半拍,提早放假。
長假期前股滙債市傾向淡靜,好淡雙方都傾向暫時停開新倉,費事一個唔覺意被殺個措手不及,人人按兵不動為上策,無謂左右兩邊面同時遭殃。
無得博倒不如索性提早放假去Shopping。內地經濟高速發展造就富者越富,有錢人會更追求品牌。一旦收入改善,無理由不購買國際名牌而儍到堅持愛祖國用國貨。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市場,外商老早就學識運用本身的知名度及品牌優勢,企圖破冰。
進不能攻退不能守
舉個例,對內地人來說,700元一條Levi牛仔褲的確昂貴,但Levi深明人類追求名牌的本性,8月中推出平價版,針對內地市場的「單寧鎮」(Denizen)廉價系列,價錢較貴價版低6成。有Levi行先,其他國際品牌自然會有樣學樣,推出本身的廉價版,爭佔內地市場份額。而且,在大量老翻充斥下,內地品牌其實是進不能攻,退不能守。
中國慣於接來料加工,廠商及企業家慣性抄襲。有唔少國際大品牌成衣產品,一向都係交畀內地廠家生產,賺得最多仍然係品牌擁有者。最佳例子係蘋果,iPhone4基本上全在中國組裝,但替佢組裝之廠家賺唔到錢,反而蘋果自己毛利率有5成幾,欠品牌優勢,肯定好難賺產業鏈上最大利潤部份。品牌係要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默默耕耘及質素與口碑建立起來,否則就只會淪為浪得虛名。
60、70年代,上一輩提起日本貨每每都認定是質素低、化學唔襟用、兼無獨特性。但日本人痛定思痛,不斷研發及改良,令現時日本製造已是信心保證。
中國要搞內需,無兩三個中國品牌支撐,是我們的可悲!
愛祖國用國貨並非必然,中國需要的,是將舊日「大白兔」、「紅雙喜」、「菊花牌」等中國獨特民用品牌延續。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