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今年3度上調 穩定供應無懼刺激通脹成品油加價

內地今年3度上調 穩定供應
無懼刺激通脹成品油加價

【本報訊】為保障內地原油供應穩定及抑制不合理消費,發改委決定今日零時起上調成品油價,汽油及柴油每噸提高310元(人民幣.下同)及300元,為免牽動連鎖反應,交通運輸的燃油附加標準均保持不變,預計是次上調僅令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月升0.07個百分點,不會推高通脹,貫徹中央「穩物價、保民生」宗旨。 記者:陳韻妍

發改委昨晚公佈,自22日起將汽、柴油價格調高310元及300元,折算每升汽、柴油分別加價0.23元及0.26元,為今年來第3次上調。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劉振秋表示,10月26日上調成品油價以來,國際油價反覆上揚,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超過4%。
高通脹一直被視為成品油價現階段動不得的原因,市場之前估計,上調成品油價的時間表推遲至明年1月,惟當局昨突然出手,令不少分析員大跌眼鏡。當局為釋除市場疑慮,昨強調已綜合考慮當前物價形勢及成品油市場供求狀況,中央適當推遲了提價時間及上調幅度,反映當局有信心此刻上調成品油價對物價上漲的刺激有限。

交通燃油附加標準不加價

中央為控制調價帶來的連鎖反應及減低對民生的影響,城市公共交通、農村道路客運、鐵路客運、民航等燃油附加標準不獲調價,並會對農業、漁業、林業等給予補貼,出租車方面,中央亦會透過增加補貼、適當調整出租車運價或收取燃油附加費方式疏導,因此預計成品油調價只會令當月CPI按月升約0.07個百分點。
劉振秋補充,這次成品油價格調整有利推動石油企業生產和進口的積極性,保障內地市場供應,並抑制不合理消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節能減排。三大油股昨偷步炒上,中海油(883)最勇猛,漲3%。
湘財證券石化行業分析師王強稱,按照定價機制,本月上旬就應該調價,如今延至現時才上調就是考慮是CPI的影響,減低對CPI的刺激,同時表明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必定會推進,只是押後出台。

人行:先穩物價避免加息

人行旗下雜誌《中國金融》一文章指出,加息可以抑制CPI上漲,但可能阻礙經濟軟着陸勢頭,以及約束金融體系外部流動性,故中央早前不斷透過維穩物價,降低物價上升速度,減低加息壓力。加息壓力紓緩,內房股昨呈報復性反彈,富力(2777)彈4%,碧桂園(2007)及綠城(3900)亦升2%。

資源股大反彈

─石油股─
昆侖能源(135) 昨收報:12.42元 變幅:+3.16%
中海油(883) 昨收報:18.26元 變幅:+3.05%
中石油(857) 昨收報:9.91元 變幅:+1.85%
中石化(386) 昨收報:7.22元 變幅:+1.55%

─鋼鐵股─
馬鋼(323) 昨收報:4.09元 變幅:+4.07%
鞍鋼(347) 昨收報:11.96元 變幅:+4.00%
首長國際(697) 昨收報:1.17元 變幅:+2.63%
重鋼(1053) 昨收報:2.01元 變幅:+1.52%

─煤炭股─
MMC(975) 昨收報:8.83元 變幅:+3.76%
神華(1088) 昨收報:32.30元 變幅:+3.69%
兗煤(1171) 昨收報:22.45元 變幅:+3.22%
中煤(1898) 昨收報:11.92元 變幅:+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