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指宴會日棄千噸食物擺酒少兩道菜減15%廚餘

環團指宴會日棄千噸食物
擺酒少兩道菜減15%廚餘

【本報訊】傳統中式宴會是工商廚餘的禍根。港人平均每天筵開8,000圍酒席,製造近千噸廚餘,當中原隻元貝和鮑片淪為垃圾,部份炒飯及湯麪更原封不動,無人問津。有環保組織發起「惜飲惜食」行動,呼籲市民舉行宴會時每圍少點兩道菜式,料可減少全港15%廚餘。
記者:王智君、蔡建豪

地球之友於本月10至19日期間走訪兩間酒店,統計四場中式婚宴及企業宴會共104圍酒席的廚餘量,發現吃剩的餸菜多達400公斤,佔所有食物約兩成。以其中一間酒店為例,兩場宴會共有52圍酒席,上湯水餃麪、紫米露及福建炒飯均吃剩逾三成;昂價菜式如大青斑及翡翠鮮鮑也有剩,淪為垃圾。

自備餐盒 打包減少浪費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區詠芷表示,炒飯、湯麪及甜品等後段菜式是廚餘重災區,因大部份客人已飲飽食醉,有些則未散席便離場,「成碟飯只係食咗一個角,好多炸子雞都食剩半隻,三成水果盤原封不動,但(水果)切開咗酒店就唔畀打包。」她指出,每道菜背後其實消耗不少食材,例如蟹肉竹笙燴生翅,其湯底以大量瘦肉、火腿和雞熬製而成,這些食材用完即棄,極之浪費。
去年,本港平均每日生產多達3,280噸固體廚餘,當中964噸是來自各類食肆的工商廚餘,較十年前激增2.5倍,足以筵開4.8萬圍酒席;其餘則是家居廚餘。
為有效減少廚餘,地球之友發起「惜飲惜食」行動,呼籲市民在舉行宴會的時候,每圍減少兩道菜式,「少一道熱葷其實唔多覺,而飯同麪嘅份量可以少一半」。
此外,食肆可推行「中菜西食」,將餸菜分成個人份量,端到客人面前,「等佢哋自覺有責任食晒啲餸」;市民出席宴會時盡可能自備食物盒,將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回家。

食材漲價 減菜可達雙贏

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早前與多個飲食集團討論廚餘問題,他們均支持「惜飲惜食」行動,認為現時食材價格上漲,減少廚餘可達雙贏局面。他說客人少點兩道菜不會令食肆盈利下跌,因食肆會推出更精美及名貴的菜式,以保持利潤。環境局回應地球之友時表示,會呼籲所有政府部門響應「惜飲惜食」行動。

餐宴菜式剩餘排行榜

第1名 上湯水餃麪 剩餘比率:38%
第2名 紫米露 剩餘比率:35%
第3名 福建炒飯 剩餘比率:33%
第4名 大青斑 剩餘比率:24%
第5名 鮮果拼盤 剩餘比率:23%
第6名 多子發財瑤柱 剩餘比率:20%
第7名 脆皮雞 剩餘比率:16%
第8名 翡翠鮮鮑 剩餘比率:11%

註:調查酒席數目共52圍
資料來源:地球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