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務院日前批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規劃》,建議讓前海作為內地資本項目對外開放的試點,並借鑑香港於管理及法治上的優點,探索計劃的可行性,即時令香港作為人民幣海外貿易的優勢大減,生意被搶走。有金融界人士認為,雖然中央在金融安全前提下,選擇了前海而非香港作為試點,惟加快人民幣資本賬開放步伐,反過來亦有利香港加快發展人民幣業務。 記者:周燕芬
寶華世紀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師陳寶明認為,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及金融海嘯後,目睹投機熱錢藉貨幣自由流動,對亞洲貨幣和歐元所造成的衝擊,中央對開放資本賬始終較為擔心。因此在前海進行開放資本賬試點,於前海進行人民幣結算,若再發生金融動盪事故,中央也可以藉資本控制來應對,這令中央較為安心。
他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要以市場為基礎,不可以隨便以行政手段對資金作出管制,這方面較難做到。如香港曾於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直接干預股票市場,便曾被評級機構及部份海外國家批評得「體無完膚」!
關注引進港司法體系
中銀國際副執行總裁謝湧海不認同前海已取替香港,吸引境外人民幣直接投資的功能。事實上,香港某程度上已容許外商以人民幣回流內地投資,例如麥當勞在港發行人債,便可以將資金調回內地發展業務。而內地除前海外,其他地區未來亦應可接受這些人民幣離岸資金在當地投資。
另前海《規劃》亦建議引入香港的政府管理、法律制度、運作規範、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成功經驗,金融界人士亦關注,前海出現商業糾紛訴訟時,能否引進香港的法律體制仲裁。
陳寶明稱,會關注前海能否引進香港的司法體系,採用國際法例來處理當地發生的訴訟,這樣會增強外商投資前海的信心。
金融誠信制度難接軌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處長丁力則指出,香港政府是「積極不作為」,但廣東和深圳政府是「作為太利害!」兩地都有改善地方;希望前海能改創建更完善體制,無論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創建出代表中國發展的模式。另外,他認為深圳與香港在金融誠信制度上亦很難接軌,內地國有銀行對國有企業均會給予較高誠信評級,但對民企的誠信評級則較低。
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認為,若內地能學習香港政府簡化手續程序及管理模式,將可提高對外資的吸引力;然而要內地學習香港政府的制度存在一定難度,因為這意味內地政府要放棄很多權力。
發改委研究前海人民幣業務領域
*探討資本賬對外開放
*推動以跨境人民幣業務為重點的金融領域創新合作
*循序漸進推動深圳資本市場對外開放
*讓深港銀行試驗開展跨境貸款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