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金黃葡萄球菌有抗藥性濫用抗生素惡菌橫行

三成金黃葡萄球菌有抗藥性
濫用抗生素惡菌橫行

【本報訊】本港惡菌抗藥問題越來越惡劣。香港大學研究發現,約三成沒有被界定為有抗藥性的金黃葡萄球菌,原來對主要用來治療的抗生素紅霉素呈抗藥能力;若病人同時對另一抗生素盤尼西林有過敏反應,令治療更困難。專家表示,抗生素使用越來越多,如用來醫暗瘡及胃潰瘍。若使用不當容易引發惡菌橫行,呼籲切勿濫用抗生素。 記者:陳沛冰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本港每年有數萬至10萬人感染金黃葡萄球菌,感染後入血個案逾1,000宗。主要依靠兩大類抗生素治療,分別是盤尼西林及萬古霉素,以及紅霉素及克林霉素,但過去三年約有1,000宗金黃葡萄球菌感染個案對盤尼西林呈抗藥性,病人只能用紅霉素或克林霉素治療。

新種類的抗生素較少

他指,除社區感染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CA-MRSA)及醫院感染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HA-MRSA)已知有嚴重抗藥性外,原來「普通嘅金黃葡萄球菌(MSSA)都有抗藥性,唔係任何藥可以醫,」。
該系分析04至07年422個金黃葡萄球菌樣本對紅霉素的抗藥性,有關樣本來自門診及住院的小童及成年人。185個MSSA樣本中有29.7%對紅霉素呈抗藥性;107個HA-MRSA樣本中有60.7%呈抗藥性;130個CA-MRSA樣本的抗藥比率也有26.9%。
MSSA病人若同時對盤尼西林有過敏反應,便要用最後防線萬古霉素。本港有1%至5%人對盤尼西林有輕微過敏,服藥後會出現紅腫及痕癢。約0.1%人會有嚴重過敏,服藥後會休克甚至死亡。HA-MRSA及CA-MRSA病人對紅霉素有抗藥性,亦需用萬古霉素。
何栢良表示,普通的金黃葡萄球菌出現嚴重抗藥性,因新種類的抗生素很少,令紅霉素的使用越來越多。有醫生用來醫暗瘡、胃潰瘍,及傷口或皮膚感染,容易增加病菌的抗藥能力。根據基因分析顯示,部份在社區發現的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是從外地傳入。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就接獲一宗社區感染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入血個案。39歲男病人上月12日出現右大腿腫痛,本月3日入住仁濟醫院,9日出現發燒及發冷,正在浸會醫院留醫,情況穩定。